发布于:2024-05-17
原创

南大二附院成功完成三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部微创手术!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关靖宇成功完成 3 例机器人辅助下的脑部微创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让手术更精准、更微创。

机器人辅助化解脑出血「危机」

55 岁的周女士(化姓)平时身体还不错。前段时间,她在家中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还有一过性黑蒙状态。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南医大二附院急诊。

经过头颅 CT、MRI 检查,提示左侧顶枕叶脑出血,左侧乙状窦、横窦、直窦、下矢状窦未见显示。医生考虑周女士是静脉窦血栓,同时有高颅压危象,需要尽快手术,解除高颅压症状。

神经外科关靖宇主任发现患者影像学资料提示脑肿胀明显,脑室系统被挤压的空间相当小,常规穿刺引流难以成功。因此,关主任决定用机器人辅助进行手术。经过周密准备,在麻醉科、手术室密切合作下,关靖宇主任、彭刚副主任利用神经外科机器人顺利完成手术。

南大二附院成功完成三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部微创手术!

术后复查 CT 结果显示,穿刺位置与手术计划完美契合。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已顺利出院。据了解,这也是二附院运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开展的第一例脑部微创手术。

手术机器人,精准定位脑出血「堵点」

34 岁的患者小张(化姓)因为长期对自身高血压不重视,近期突发右侧基底节脑出血,送至二附院时已经昏迷,左侧偏瘫,在 CT 检查下见血肿量约 30 ml,需要尽快引流血肿。关靖宇主任和杨克副主任医师使用机器人确定血肿穿刺点,设计穿刺通路,手术精准避开神经纤维束,血肿引流效果很好。术后小张恢复良好,即将出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南大二附院成功完成三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部微创手术!

61 岁的老马(化姓)平常体质较差,2 年前也因冠心病在二附院进行介入心脏支架手术,术后长期服用抗凝药,本次因左侧基底节脑出血再次入院。因出血量较大(45 毫升),入院时患者处于嗜睡状态,关靖宇主任及杨克副主任医师利用机器人精准定位,结合神经内镜将血肿一次性成功清除。

南大二附院成功完成三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部微创手术!

机器人助力手术更精准、微创

大脑结构复杂,又是生命中枢所在,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手术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术前要科学设置手术部位和方式,术中要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掌握过硬的操作技巧,才能做到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术后还要精心规划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有效康复。

关靖宇指出,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凭借灵巧的结构和装置,可实现精确的定位,保持稳定的手术姿态。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和友好的人机接口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精度和灵巧性(如应用机器人操作可消除人手的震颤),手术更加微创。此外,手术机器人为医生提供了适合人体力学的操作环境,让术者疲劳程度降低到最小。

关靖宇表示,未来,南医大二附院神经外科还将借助机器人进行更多类型的微创手术治疗,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