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7-16
原创

松山医院构建静疗护理技术平台,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静脉输液作为医院日常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承载着关键的治疗使命。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的方式和效率也在持续提升,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医疗需求。重庆松山医院护理部在这一背景下,于 2024 年 3 月启动了静疗护理技术平台建设,旨在通过标准化与专业化的护理实践,确保静脉治疗的安全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保障。

构建静疗护理技术平台

赋能临床医疗发展

重庆松山医院护理部在静疗护理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静疗学组通过精心设计的工作体系,包括详细的工作流程、严谨的操作标准以及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有效提升了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实战能力。特别是,通过高标准的技能培训和创新竞赛,成功培养了一支由高级、中级和初级专技护士组成的精英队伍。

松山医院构建静疗护理技术平台,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组织开展静疗培训与竞赛

这支队伍不仅推广和执行静疗行业更新标准和政策,还以持续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不断突破,解决临床实际中的难题。在推行静疗护理专技平台后,已成功协助完成多例重要手术如 PICC 置管和疑难患者的留置针穿刺,并在处理并发症和外院会诊方面表现突出,获得了各界的高度认可。

松山医院构建静疗护理技术平台,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静疗护理技术平台成员进行全院会诊

自静疗护理专技平台推行以来,已协助相关科室完成 PICC 置管 5 例、疑难患者的留置针穿刺 8 例次,并发症处理 8 例,接受兄弟单位 PICC 专项进修 3 人,院外会诊置管 5 例,得到各级领导、同行、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凸显平台建设的优势。

高龄患者穿刺困难

静疗专家破解难题

患者陈婆婆,79 岁,患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达两年之久,近日入住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寻求专业治疗。鉴于其慢性病程反复治疗且高龄,婆婆的外周血管状况极为复杂,血管弹性差,脆性显著增加,加之血管清晰度低,使得常规的外周静脉穿刺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面对此困境,陈婆婆表达了对中心静脉及中长导管置入方案的抵触情绪,甚至一度考虑放弃治疗,请求出院。

为确保陈婆婆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科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与专业精神,特邀请了静疗护理专技平台的专家团队进行联合会诊,旨在攻克这一静脉穿刺的难题。静疗学组的组长江晓林护士长亲自上阵,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婆婆的血管状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江晓林护士长不仅赢得了陈婆婆的信任与配合,更在其前臂成功实施了留置针的精准穿刺,这一操作不仅技术精湛,更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温暖。

在接下来的三周治疗周期内,江晓林护士长及其团队多次为陈婆婆进行了静脉穿刺,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与深深感激。

缓解患者穿刺之痛

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随着疾病谱的演变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慢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多种老年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当前,我国住院患者群体中,超过 80% 依赖于静脉输液治疗作为关键治疗手段。然而,这一广泛应用的疗法也因反复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及患者高龄等因素,逐渐侵蚀着外周血管的可穿刺条件,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诸多挑战,更加剧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为有效缓解患者穿刺之痛,并推动护理质量的全面升级,重庆松山医院在院领导精心筹划下,构建了静疗护理技术支撑平台。该平台自建立以来,短期内即展现出显著成效,赢得了广泛好评。

展望未来,医院将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持续深化医疗服务内涵,不仅巩固并拓展静疗护理的优势,还将陆续推出伤口造口管理、快速康复促进、重症营养护理等多元化技术平台,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医疗健康」新趋势,探索上门服务等创新模式,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响应患者需求,实现「患者所需,即我所行」的贴心服务。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深刻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与归属感,让松山医院成为患者心中值得信赖与依靠的港湾,进而铸就独具特色的松山护理品牌。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