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心脏每天跳动 8 万-12 万多次,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如果心脏的律动杂乱无序,生命也必将受到威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往往会增加脑卒中、心衰乃至死亡的风险。
56 岁的石先生就是一位房颤患者,但他怎么也没有料到,他的房颤竟然是睡眠障碍惹的祸。「治病要治根,睡眠呼吸暂停和房颤密切相关,打呼噜的人群特别要警惕房颤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提醒。
中风根源竟与睡眠有关
今年 56 岁的石先生是一位老渔民,长年从事捕鱼、卖鱼的劳作,身体一向比较健壮。然而,大概四个多月前,他莫名经常冒冷汗,而且时不时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家人以为他是操劳过度,让他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但状况却并未有好转,甚至还出现了呕吐症状。
石先生在家里坐不住了,赶紧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房颤导致的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建议他到大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慕名找到心血管内科陈爱兰主任医师。
「这位患者没有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等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但体型比较肥胖,而且有房颤病史,我们推测他可能有睡眠障碍。」陈爱兰主任邀请同院的呼吸内科睡眠呼吸障碍团队一起会诊,还给石先生做了睡眠监测,结果发现石先生此时已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度患者。
睡眠呼吸暂停和房颤是密切关联的。数据显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比正常人患房颤高出 4 倍的机率。
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征患者夜间睡觉时常常心律失常,1 小时数次缺氧,并且每次缺氧持续时长不等,少则几秒,多则可达 1 分钟之久。而缺氧又会导致心脏发生化学变化和机械张力的变化,长此以往,便会诱发房颤发作。
「我们顺藤摸瓜,找到了诱发患者房颤的根源,发现房颤致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就导致脑中风。」陈爱兰主任说。
陈爱兰主任提出,治病要从根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石先生夜间睡觉时缺氧状况非常严重,就如同「白天还在广州,晚上睡觉时就到了高原」。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房颤发作的因素就一直存在,不仅降低房颤消融术后的治疗效果,而且房颤的问题解决不了,心脏左心耳处也极易「长」血栓,血栓随着血液流到脑部血管,出现反复中风,后果不堪设想。
介入手术让预防「一步到位」
陈医生为石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一方面让他开始佩戴呼吸机入睡,从根本上解决夜间低氧问题;另一方面,还同时进行规范化的抗凝治疗,并要求他努力「减肥」。
石先生非常「听话」,从以前的一日三餐无肉不欢,转变成尽量减少肉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仅如此,他还加强运动锻炼,每天清早四五点就起床通过快走来锻炼身体,三个月后,体重减轻了十几斤。
他再次来到陈爱兰主任门诊进行复查,诊断结果显示,经过规范化的抗凝治疗后,左心耳血栓已完全溶解,已经可以做「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微创介入手术了。
通过射频消融技术将房颤根治,容易形成血栓的左心耳封堵住,对于预防脑卒中实现「一步到位」,而且无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手术当天,石先生被送入介入手术室。「不用担心,一点儿都不疼的,有什么不舒服直接跟我们说。」原本还对手术有些紧张的石先生听到陈爱兰主任的话,精神放松了许多。射频消融技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患者全程都是清醒状态,并且可以与医生进行语言交流。石先生表示,他感觉到一阵暖流直抵心脏部位,医生便开始了非常专注的操作,过程中「一点都不疼」。
远期效果要靠医患共同努力
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心电图监测显示,石先生原本异常波动的心电图,逐渐恢复成为窦性心律,血压等各项指标也都处于平稳状态。出院当天,陈爱兰主任到病房探望他,并再三叮嘱他要继续减肥控制好体重,完成手术只是走向成功的开始,回到家中还要定期做心电图、测量血压等,并做好记录及时与医生沟通。
陈爱兰主任将她手机里面保存的一份表格发给石先生,指导他做好每天的监测和记录,「我们做过的每一个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都会给他这样一个表格,患者回到家中需要继续做好远程管理。」陈爱兰主任找到之前一个患者发过来的记录说,「如果数据出现异常,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并给予指导意见,尽管这样做可能会给医生增加一点工作量,但可以确保患者的远期疗效。」真正做好患者从门诊到住院治疗到居家管理的全程保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