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多变、乍暖还寒,人体胃肠功能相对脆弱,饮食稍不注意或作息不规律,就容易引发胃肠不适。春季成为胃肠镜检查的「黄金检查期」,既符合季节特点,也为全年胃肠健康打下基础。
40 岁是胃肠道疾病风险的重要拐点。随着年龄增长,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增加,而早期筛查可阻断息肉癌变进程。例如,肠镜检查发现腺瘤性息肉后及时切除,5 年生存率可达 95% 以上。
结直肠癌通常经历「息肉—腺瘤—癌」的 10-15 年演变过程。40 岁开始的首次筛查,可及时切除癌前病变,降低 90% 的肠癌风险。然而,当前 40 岁以上人群的筛查率仅约 30%,更有许多人对胃肠镜检查依然「敬而远之」。
1、长期肠胃不适者
长期胃痛、胃胀、反酸、烧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可能提示胃炎、胃溃疡、肠炎等疾病。例如,有患者因长期腹痛就诊,通过胃肠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及时治疗后避免了病情恶化。这类人群可通过胃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2、40+无症状「佛系派」
即使无症状,40 岁以上人群也建议定期筛查。数据显示,早期胃癌、肠癌的治愈率高达 90% 以上,但近 90% 的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通过胃肠镜检查,可发现微小病变,甚至在内镜下切除息肉,避免开腹手术的创伤。
3、高危因素「钉子户」
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既往结直肠息肉病史或特殊遗传性息肉高危因素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例如,有家族史的患者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高危腺瘤性息肉并切除,能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胃镜检查:
在进行胃镜检查前,患者需要禁食 6—8 小时,以确保胃内空虚,便于医生清晰观察。
检查时,患者一般采取左侧卧位,医生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胃镜经口腔插入食管,依次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
整个胃镜检查过程大约需要 5—15 分钟,若发现异常需要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相对复杂。患者需要提前 1—2 天进行肠道准备,一般会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将肠道内的粪便完全排空。
检查时,患者多采用左侧卧位,肠镜从肛门插入,沿着直肠、结肠逐步推进,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
肠镜检查的时间通常在 15—30 分钟左右,同样,若有活检操作,时间会相应延长。
胃肠镜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检查前注意事项:
除了前面提到的禁食和肠道准备外,患者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等信息。
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使用。另外,检查前要避免吸烟,以免检查时咳嗽影响操作。
2、检查后注意事项:
胃镜检查后,患者需禁食 2 小时,待麻醉剂作用消失后,可先试饮水,如无不适,再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检查后可能会出现咽部不适、腹痛等症状,一般会在 1—2 天内自行缓解。
肠镜检查后,患者可能会有腹胀感,这是由于肠道内残留气体所致,可通过适当活动、按摩腹部促进气体排出。
检查后 24 小时内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同样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若出现腹痛加剧、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复查频率建议:
☑无胃肠道疾病且年龄较轻者,建议每 5-10 年检查一次;
☑40 岁以上人群,建议首次检查后每 3-5 年复查一次;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 1—2 年复查一次;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建议半年复查一次;
☑胃溃疡患者建议 1—2 年复查一次;
☑肠道息肉患者需根据息肉数量和性质确定复查频率。
在这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春天,别忘了给予身体内部的胃肠道同样的呵护。胃肠镜检查,就如同一场对胃肠道的细致巡检,帮助我们及时排查隐患,为健康生活打好基础。抓住初春节气,重视胃肠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健康生活从「肠」计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