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25
原创

以病人为中心 以科研为引擎 以人才为基石丨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呼一吸,这是生命的节奏。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肺部健康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少花钱、少吃药,把病看好」,这是百姓最期待的事,也是一个医疗团队矢志不渝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初心。

既能开展疑难复杂的胸部疾病微创手术,也能在胸部肿瘤、肺小结节多学科诊断治疗领域具备走出嘉兴、跨出国门的带头能力,浙江省荣军医院(嘉兴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胸外科从磨砺到出鞘的征程,步履铿锵,踏实有力。

「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科室。」这句话印刻在胸外科每个成员的心中。「团龄」7 年多的他们,是医院里年轻的科室,却被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尖兵团队」。多年来,科室上下以病人为中心、以科研为引擎、以人才为基石,持续推动学科建设、科研攀峰、医疗创新、人才培育、服务提质,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在行业中居于先进水平,为嘉兴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以病人为中心,

攻坚克难守卫生命的希望

2017 年,浙江省荣军医院「打包」引进嘉兴市胸心外科、肿瘤学科、呼吸科、介入科、分子病理学等专业团队,邀请国内肺癌治疗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成就的知名专家加盟,共同组建了这支强大的胸部疾病医疗团队。2019 年,胸外科获评嘉兴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023 年被评为嘉兴市医学重点支撑学科,现为浙江省重大疾病肺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单位。

短短数年间,胸外科医疗服务量突飞猛进,门诊量连续翻翻,手术量逐年跃升,而胸外科主任朱有才要求团队遵循的首要服务宗旨,便是始终「以病人为中心」。

毛女士右侧胸腔有一个几十公分的巨大肿瘤,几乎占据了整个胸腔,让她喘不过气来。「病理明确为恶性,如果进行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术中、术后有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可能。」医疗团队紧急动员,一方面组织多学科进行综合性手术风险评估,另一方面不断调整手术方案,制定了多套应急预案。最后,在多方协作下,团队排除万难,将毛女士右胸腔内重达 2500 克的巨大肿瘤完整切除,一周后,她平稳渡过了险境。

在疑难复杂的胸壁畸形矫正手术上,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去年 9 月,20 岁的小五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复杂胸廓畸形,身体的异常让他心生自卑。「他属于比较少见的 Poland 综合征合并肋弓畸形,而且涉及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病变,手术难度极大。」朱有才主任的团队携手医院客座教授、我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教授的团队为他实施手术治疗,「针对其右侧第二、第三肋软骨及部分肋骨的缺失,我们为其进行胸壁重建,于肋弓水平实施模板塑形,最终成功消除了肋弓畸形。」术后,小五的胸壁外观恢复到正常形状。

以病人为中心 以科研为引擎 以人才为基石丨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何为成功的治疗?让患者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才是真正成功的治疗。本着这一理念,胸外科团队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精益求精。

朱有才介绍说,目前,胸外科除了完成各种常规胸部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还不断致力于将前沿新技术融合到日常手术中。在成立之初,胸外科就将「系统性胸外科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技术纳入科研目标,两年后完成了嘉兴首例非插管全麻下胸部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便能自己走回病房。「在手术中,我们结合现代微创技术、麻醉技术以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新技术,让切口越来越小、创伤越来越少、恢复越来越快。」朱有才表示,这标志着胸外科的微创技术迈向了「精细化」「无管化」的新台阶。同时,精准协作的麻醉技术和快速康复理念,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就医体验。

「如今,很多疾病还无法仅靠『一把刀』解决。」随着肿瘤内科、呼吸介入等肿瘤治疗相关科室的发展,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大幅度延长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通过 MDT(多学科会诊)给患者提供「最优解」,已经成为治疗趋势。

当科研不断深入,胸外科在肺癌治疗上也取得了新进展。「比如对于Ⅰ、Ⅱ期肺癌,手术治疗是『金标准』,但对于Ⅲ期肺癌,手术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因此对 MDT 的需求非常强烈。」朱有才说,「特别是新辅助治疗的引入,不仅延长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75 岁的高先生因身体不适前来就医,检查发现他左侧肺门处有巨大占位,经病理检测确诊为左肺鳞状细胞癌。「发现时已是Ⅲ期,癌细胞已侵入左侧胸壁,当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医疗团队经 MDT 讨论决定采用新辅助治疗技术,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经过三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高先生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达到了最佳手术治疗状态,随后,医疗团队为其实施了肿瘤切除根治手术。术后,高先生愈后良好,复诊结果显示目前其体内已无肿瘤细胞。

以病人为中心 以科研为引擎 以人才为基石丨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除此之外,肺鳞状细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的类型之一,而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率先开展了肺腺癌少见突变基因新辅助治疗,为肺癌少见靶点新辅助治疗提供了经验。」朱有才说。

如今,肺癌的个性化精准诊疗已经步入分子病理学的水平,借助分子病理实验室提供的恶性肿瘤临床分子检测及基础研究,胸外科将持续丰富肺癌患者分子驱动基因、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的选择,为中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手术根治和成为慢病治疗管理的希望。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在努力着!」朱有才确信,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他们就有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以科研为引擎,

创新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朱有才透露,「创新医疗技术,追赶学科高度」是胸外科始终位列嘉兴医疗行业「第一方阵」的秘诀所在。

科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成立 7 年多以来,胸外科的科研结出累累硕果,为科室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肺癌患者的 EGFR 这个重要基因,是近几年胸外科团队科研攀峰的方向之一,创造出了多个「第一」和「首例」。

2018 年,胸外科团队在大量治疗案例中,第一次发现中国人 EGFR 19 插入突变和 EGFR KDD 突变,相关研究成果被世界肺癌研究领域知名杂志《Lung Cancer》发表。同年,胸外科两项关于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成果,在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作壁报交流,一举提升了浙江省荣军医院在肺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48 岁的老吴罹患肺腺癌,经过系列检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且伴有脑转移。通过二代测序检测肿瘤组织,显示他存在罕见的 EGFR 融合突变。「这是国内首个报告的突变案例。」朱有才表示,该病例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受到业界重视,经 MDT 研究决定为其实施口服靶向药物治疗,一个月后,老吴复查 CT 显示肿瘤减小,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将近一年的持续治疗中,老吴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甚至恢复了早锻炼的习惯。

在世界肺癌研究领域,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的学术身影无处不在。2017 年,胸外科《肺癌 ROS1 阳性患者动态观察的多中心研究》获选当年 ESMO-Asia(欧洲肿瘤学年会-亚洲区)大会口头发言,这是胸外科团队第一次代表嘉兴医生在国际顶级医学会议上发言。之后,该研究又以增刊形式被《肿瘤学年鉴》收录。

近年来,胸外科团队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肿瘤学、肺癌领域国际期刊《Ann Oncol》等知名杂志发表 SCI 论文 51 篇,总影响因子达 200 余分;在 ELCC、ESMO-Asia 等国际大会上进行口头发言 5 项,并以壁报交流形式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等国际大会上展示 50 余项。

多次登上国际科研最高舞台的背后,是胸外科团队始终「以科研为引擎」的创新发展理念以及持续深耕胸部肿瘤科研领域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患者尽可能接受最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团队队员如是说。

7 年多来,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不断夯实亚专科发展基础,形成了肺癌个体化诊治体系、胸腺纵膈肿瘤诊治、食管肿瘤诊治、胸部创伤等亚专科。其中,肺癌个体化诊治体系又逐步形成了肺癌高危人群筛查、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诊治应用等 4 个「亚组」。同时还注重组织样本库建设,尤其在肺癌、胸腺、纵膈肿瘤研究上,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本地区空白并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我们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大幅提升。」朱有才对此颇为欣喜,「团队以国际化视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积极探索早期肺癌先进的治疗方式,让更多『嘉兴样本』获得行业与社会的认可。」

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上,朱有才作为嘉兴市唯一一位受邀专家,参编中国首部《中国实体瘤 NTRK 融合基因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该指南于 2022 年 9 月 20 日发布,对于推动中国恶性肿瘤泛靶点精准诊疗的规范化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朱有才与团队成员陈华飞受邀参编的《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多学科中国专家诊疗共识》也相继发布,这是中国首部多学科参与的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共识,旨在推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规范化诊疗。

「两部共识均在学术期刊《Thoracic Cancer》上发表。另外,与国内肺癌研究领军人物——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钟文昭教授团队合作的免疫相关研究,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子刊《NPJ Precis Oncol》上发表。」陈华飞表示,「患者和业界的认可,是我们充满信心的底气所在。」

以人才为基石,

为高质量发展练就精兵强将

像陈华飞这样的青年骨干,在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并非个例,兰纲、李晓峰等年轻一代在医疗、科研上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组成了一支技术创新的「尖兵团队」,助力胸外科在 7 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动力何在?获评 CSCO 35 岁以下优秀青年肿瘤医生、嘉兴市优秀青年人才的翟占强主治医师给出了答案:「科室就像一片『沃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医疗、科研平台。」

他说,胸外科一贯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制定了良好的人才培养规划,并针对各级医师「量身定制」了细致的培养计划。同时,胸外科每年定期派遣各级医师到国内外学习、培训及交流,并与上海、杭州各大医院的多个国内外知名胸部医学中心保持紧密合作。在学习与实践中,翟占强牢牢抓住机遇,把被动成长的心态转化为主动赋能的行动力,有了独当一面的自信和能力,与其他青年医生共同成长为团队的精兵良将。

「我们有非常优秀的青年医生,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一定能交出圆满的答卷。」朱有才说,人才是胸外科乃至医院最大的财富,「拥有一只素质过硬的人才梯队,才能在短期内形成战斗力,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灵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基石在于人才,小到一个科室,大到一家医院,专业人才所具有的精、气、神,那种勇立潮头、不断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正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所在。

人才永远是挑大梁的主角。胸外科团队中,除了正高 4 人、副高 3 人、博士后 1 人、博士 1 人,另外还有一支精干的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全方位的专业护理服务,成为重要的「左膀右臂」。

以病人为中心 以科研为引擎 以人才为基石丨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由这支 14 人护理团队探索形成的《胸外科手术加速康复外科指导手册》,总结了多年快速康复的实践经验,行之有效,吸引了业内同行纷纷前来学习。在护理专业上,她们做好护理延伸,打造了「抗癌俱乐部」「荣小护周周科普课堂」等颇有人气的健康宣教品牌;在科研上,她们也「能顶半边天」,2019 年一篇关于《心理疗法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学术成果,首次荣获国际会议壁报交流,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和同行好评。迄今为止,该护理团队已在国际癌症护理大会(ICCN)等国际护理大会上展示 4 项研究成果。「护理领域也要搞科研。」闵永华显得坚定且有力,「我们希望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努力推动医院肿瘤护理再上新台阶。」

奋进中的胸外科团队「正青春」:种种大胆的改革创新在医院平台上推进,培养的优秀人才活跃在临床和学术领域,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不断更新迭代……患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在这里获得了最新、最好的治疗和最周全、最温馨的照顾。

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力争通过 5 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学技术创新,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浙江省荣军医院正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而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正是胸外科整个团队的所思所想、所企所盼,这是一份笃定的信心,也是一份执着的决心。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