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中爱瑞肿瘤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配合下,为余先生(化名)顺利切除了陪伴他长达四年之久、篮球般的巨大肿物!目前,余先生一切恢复良好。
为什么肿瘤陪伴了他四年之久,拖到今天才进行手术?这枚篮球一样大小的肿瘤取出的背后又牵动了多少医生力量?看似顺利取出的背后又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经过呢?
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余先生是某省立大学的教授,平时热爱运动,经常骑单车上下班,2019 年时候曾在体检时查出有肿物,当时因为并未影响生活,身体没有任何异样,不疼不痒,余先生的爱人聊天时说道,余先生平时就是一个特别能忍耐的人,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接下来的几年,每次体检时,都嫌排队要等,腹部 B 超余先生也都没有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先生步入中年,再加上平时也有饮酒的习惯,所以虽然肿瘤在肚子里一天天变大,家人都误以为是余先生长了啤酒肚,并没有在意。再加上最近余先生一直驾车出行,以为是缺乏锻炼长胖了。
直到 3 个月前,余先生开始出现低血糖,并且越来越频繁,而且几乎发生在凌晨时段,有几次严重到意识昏迷,早起根本叫不醒,喂了糖水吃了东西后才逐渐恢复神志,而且也根本记不清昏迷之前发生的事了。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 8 月份,在爱人的强烈要求下,余先生终于去医院进行检查,做完腹部 CT 提示胰体部及其前方占位,大小约 13.1*21.2*18.8 cm,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几乎是一个篮球的大小!占据了腹腔的一半,而肿物与胰腺分界不清,邻近的肠管也因受到压迫受压出现向后方移位。
肿物 CT 图像
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余先生爱人,即便良性肿瘤可能大,但因为肿瘤巨大,连着重要血管,手术也面临着大出血的风险。余先生爱人这才慌了神,多方打听后,慕名找到北京爱瑞肿瘤医院的蒋斌主任。初诊过后,夫妻二人得知爱瑞这边还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专属的 MDT 诊疗方案,更加坚定了二人的治疗决心。
美中爱瑞医院肝胆肿瘤中心接诊后积极响应,肝胆科海丝医生先为余先生进行了初诊,做完了必要的查体及影像检查后,以最短速度为余先生组织了 MDT 多学科讨论,参与讨论的有肝胆肿瘤中心、胃肠肿瘤中心、放射科、介入科、手术室、麻醉科和护理团队等,共同做好术前预案,将风险前移,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肝胆肿瘤中心蒋斌主任拟进行全麻下腹腔肿物切除术(备胰体尾脾切除可能+胃部分或全切除可能+结肠部分切除可能),如术中发现肿物与胃、结肠等器官出现不易剥离的情况,再另行扩大根治术。考虑术中有大出血可能,也提前进行了备血。
影像科林强主任根据影像信息进行了腹部三维重建,协助肝胆科找出主要供血血管;
胃肠中心马志强院长表示:由于肿瘤物过大,已经稳稳地「驻扎」在胃和胰腺之间,单从影像上看,肿物和这些器官紧紧贴在了一起,不能排除胃间质瘤,应该先行胃镜超声下肿物穿刺活检排除。如果是间质瘤,可以先药物新辅助治疗,待肿物明显缩小后再行手术,可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麻醉科王显望医生表示:术前已查看余先生的身体情况,确保手术时符合全身麻醉的条件;
危急重症中心马航医生表示:考虑这次手术创伤大,预计手术时间长,必要时术后转至 ICU 病房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待患者稳定后,再考虑脱机及拔管。
按照 MDT 制定方案,第二天马上由内镜中心李林艳主任完成了胃镜下超声检查及穿刺活检。
穿刺后三个工作日,病理科张博主任即提交了病理报告,基本排除了间质瘤诊断。余先生返院准备手术。考虑到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输血科左向华主任设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备血。
为降低术中出血风险,手术当天,先由介入科刘涛主任在动脉造影下阻塞了对肿瘤「供应营养」的供血大血管,拴住血管后,随着动脉血停止供血,瘤子的体积会缩小,但肿瘤也会发生坏死,出现疼痛和发热。因此对科室间接力配合的要求极高。
随后余先生由介入科直接转送到手术室,完成麻醉准备后开始切除手术。手术由蒋斌主任和谈明坤医生配合进行,马志强院长也来到手术室随时准备上台。
术中发现,肿物体积虽大,但表面光滑,没有侵犯临近器官,而瘤子体积的缩小,也为手术留出了相对富裕的操作空间,供血血管的阻塞也明显减少了分离时的出血。以上充分准备,使得手术在 1 小时左右即顺利完成,几乎没有出血。术中余先生的血糖也平稳。
蒋斌主任在术后谈到,虽然大家做了很多准备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发挥」,但是看到余先生的手术十分成功,并且术后恢复的不错,大家术前准备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病理科对肿物的来源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来源既不是胃也不是胰腺,而是后腹膜的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较罕见病例,这种肿瘤有 4% 的概率会分泌胰岛素样因子,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有一个专称,Doege-Potter 综合症。
万幸的是,最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