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1-01
原创

与「脑梗死」分秒必争的一场赛跑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骤,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如不能获得及时救治,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痴呆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这个「早」字,则意味着需要医生迅速精准地判断病情、果断有效地采取治疗。

分秒必争的赛跑

几天前,西安市中医医院接诊的一位患者刘大爷,就经历了这样一场与「脑梗死」分秒必争的赛跑。刘大爷今年 65 岁,平素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较差,未重视治疗。当天早晨 7 点 30 分左右,刘大爷好好地走着路,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说话也不流利了,家人赶紧拨打 120,将他送到了西安市中医医院。

此时距刘大爷发病已过去了一个小时,他的病情较开始时明显加重,左下肢瘫痪严重,已无法活动。急诊科赵海顺副主任医师联系影像科开通 CT 检查绿色通道,接到急会诊电话的李敏主治医师从脑病医院二病区一路飞奔查看患者后,立即陪同前往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便第一时间明确病情。

与「脑梗死」分秒必争的一场赛跑

李敏现场阅片后排除了脑出血可能,又迅速进行 NHISS 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面瘫、运动、感觉、语言等评估)和 ASPECTS 评分(急性前循环卒中的标准 CT 评分系统,主要用来评测患者预后),发现均符合超早期静脉溶栓指征。

从刘大爷入院到确诊,时间只过去了半小时,而静脉溶栓时间窗在 4.5 小时内。「还来得及!」李敏略松了口气,当即决定启动静脉溶栓治疗。与患者家属迅速沟通后,争分夺秒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开始了。溶栓前,患者左下肢仅有肌肉收缩,不能上抬,不能活动。溶栓 15 分钟后,患者左下肢可稍微上抬,守在床边的家属看到了希望。李敏主治医师始终守在床旁,每 15 分钟观察评估病情 1 次,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1 小时后,溶栓完毕,患者左下肢可迅速上抬,能坚持 5 秒。看到患者情况良好,李敏始终提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制定了详细的用药方案和治疗后相关检查方案,叮嘱急诊科同事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快转专科进一步治疗。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静脉溶栓是目前改善急性脑梗死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之一。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在发病 4.5-6 小时治疗时间窗内尽快静脉溶栓治疗,可减轻致残率、致死率。

在这次治疗过程中,脑病医院、急诊科、影像科、西药房等部门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全力配合,大大缩短了患者的 DNT 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为患者争取了尽早溶栓的机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保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