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呼吸重度衰竭」的患儿被紧急送到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我院儿科和急诊科联手抢救,经过与时间赛跑,终于把患儿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无声的呼救
「医生!救救我的孩子!」急诊室外传来撕心裂肺的呼喊。
急诊儿科医生接到会诊电话后,马上跑进急诊室,看见一张青紫的小脸——3 岁的柒柒(化名)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到几乎消失,胸骨上窝随着每一次呼吸深深地凹陷,像只濒死的雏鸟。脓毒血症引发的全身炎症海啸,将他全身的器官逼近衰竭。
「呼吸衰竭」儿科医生的吼声刺破急诊处的寂静。柒柒的胸廓剧烈起伏着,却像漏气的风箱无法捕捉氧气,好像在无声中呼叫医生救救他。
托住坠落的生命
急诊儿科医师半蹲在转运床上,喉镜片探入,无气囊导管穿过肿胀的声门完成气管插管,直到呼吸机管路接通后,血氧数值才终于开始艰难地爬升——50%...60%...70%...
建立完呼吸通路后,急诊儿科医生还未抹去额头上的汗液便立即吼道:「窒息,濒死状态,立刻送病房急救!」在转运呼吸机的警报声中,他始终用双手维持着固定着患儿头颅这个姿势,直至病房。
病房里的硝烟战场
此刻患儿的动脉血气显示二氧化碳分压达 38.7 mmHg,碳酸氢根 35.4 mmol/L,碱中毒让血液 PH 值跌至 7.575——这是身体发出的最后通牒。
"准备支气管镜灌洗!"等待支援的朱从敬医生马上戴上无菌手套,当镜头探入气管的瞬间,黄绿色的脓痰如同火山熔岩喷涌而出,护士迅速切换着负压吸引器将患儿气道中的脓痰吸出,保证呼吸通道的畅通。李焕琼主任密切地关注着患儿的生命体征,依据呼吸机波形调整参数,保持灌洗工作的高效运行,为患儿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入院 24 小时,儿科医生动静脉置管过程中血氧下降,在紧急调整呼吸机参数吸痰保证呼吸畅通后血氧浓度才艰难恢复。
入院第二天的上午,医生查房,发现柒柒出现左肺呼吸音未闻及并伴随着血氧下降的现象。此时,调节呼吸机参数方式无缓解,再次进行电子支气管镜和肺泡灌洗吸出气道脓痰的方式对柒柒进行治疗,柒柒的症状终于得到缓解。
面临着如此复杂的病情,李焕琼主任组织病例讨论,经过慎重考量后,一致同意「柒柒所感染的是多重耐药菌」,决定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组合拳 24 小时轮替的方式,对柒柒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最凶险的早期,柒柒的 N 末端 BNP 前体及 D-二聚体等数值飙升破万。当痰液堵塞呼吸道时,柒柒就像是脱离了水的鱼一般无法呼吸,为了救人,顾不得劳累,护士长俯卧在床旁帮助患儿清理呼吸道,整整四十分钟才慢慢清理完成柒柒气管里的脓痰。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儿科医生彻夜悬着心。
破茧时刻
经过与死神长时间的艰难搏斗,呼吸机的参数栏上终于出现了自主呼吸触发的标识,标志着与死神的搏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随着治疗持续深入,柒柒的自主呼吸逐渐增强,浮肿的眼睑迎来了久违的颤动微微地颤动,长时间沉睡的小柒柒终于醒来了。
小柒柒在醒来后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到了撤除镇静剂、气管导管拔除的时候,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柒柒母亲也在病床边紧张地守着。撤除呼吸机的柒柒,对着查房医师眨了眨眼,举起他布满针眼的小手,抓住了一缕久违的阳光。看着好转的儿子,病床旁边的母亲瞬间红了眼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此刻的她靠着墙壁缓缓地坐在地上,放声哭泣,释放着内心的压力。
在这场持续 1 个多月的战役里,我们十几位医护人员接力精心守护,调整呼吸机参数近百次,近五十次病程记录,输注血液制品 4 次。但最震撼人心的数字,是柒柒掌心的温度——从抢救时的冰凉到出院时的 36.8℃,攀升的温度像一把尺子,丈量着人间至暗到黎明的距离。
近日,患儿已经康复出院,他曾被医疗胶布覆盖的淤青脸变得红润起来,好像窗外开放的广玉兰那么好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