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我们建议您监测药物的疗效,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文/北京和睦家医院 血液内科 纪宇医生
说到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临床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应用历史了。
阿司匹林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的作用外,还具有抗 血小板聚集 的作用,可以帮助阻止血栓的形成。
因而,临床上也用于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卒中等)的预防;并可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或支架植入术后,帮助预防栓塞的发生。
然而,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如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出血等。因此,目前常用的都阿司匹林肠溶片,而且预防治疗也常采用小剂量的用药方案。
考虑到每个人对药物的代谢及药效不尽相同,对于患者而言,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能够起到足够的预防作用,而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呢?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采用 血小板图 来监测和指导阿司匹林的预防治疗。
什么是血小板图
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是以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为基础、通过采取外周血进行检测来反应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血小板图具有快速、可重复性强、不受肝素影响、与临床相关性好等优点,还可以分别测定各种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
如何应用血小板图
血小板图的检测结果中,反应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主要有两个指标:
○ 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rate,单位%),即有多少比例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被药物抑制了;
○ 最大振幅(MAAA,单位 mm),即患者在服药后血液能够形成血块的最大强度,反映了患者残留血小板的功能。
通过这两个指标,医生可以结合临床症状,来评估患者发生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风险。
对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对阿司匹林的应用进行调整:
1. 可能需要提高剂量
如果血小板抑制率不足 50% 且 MAAA 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则提示药物疗效不足;此时则需要提高药物剂量或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药物产生足够的预防作用。
2. 可能需要药物调整
如果血小板抑制率不足 20%,则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或无反应,此时则应该考虑换药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一同预防。
3. 可能需要减少剂量
如果阿司匹林抑制率高于 80%,或者 MAAA 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则考虑患者有存在出血风险,应该减少阿司匹林的剂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小板图指导手术时机
对于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预防的患者,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或侵袭性操作,则需要先暂停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等到血小板功能恢复后才能手术,以避免术中或术后出血。
由于血小板的寿命约为 10 天,所以一般在停阿司匹林 7-10 天后,医生才会安排手术或进行侵袭性操作,但停用阿司匹林时间过长又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
对此,我们就可以采用用血小板图检测,来随时监测患者自身的血小板功能,从而选择合适的时机尽早接受治疗。
总结一下,在应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治疗时,建议采用血小板图来指导药物安全。
通过检测,医生既可以知道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是否合适,也可以得知自身的出血风险,并可以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
目前在国内外多种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诊疗指南中,也都提到了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来评估或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我们建议您监测药物的疗效,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