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肛肠日来了,今天来聊聊最常见,也最多被误判的——马桶中的一抹红。有的人认为是上火、痔疮,不当一回事。有的人看到喷血就慌了神,以为得了绝症,不敢去医院检查。今天,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副主任聂英玲跟大家来聊聊便血背后的真相,教你科学应对这个 「红色警报」。
看不见≠没有血,一般来如果出现黑便,出血量至少超过 50~70 毫升(一小茶杯)了。除了我们常见的鲜红色、暗红色便血以及黑便之外,还有一种出血无法用肉眼分辨,那就是潜血。潜血是失血量小或血液已被分解而无法肉眼辨别的便血,必须通过「大便潜血实验」才能发现,一些上消化道(比如胃、胆道)出血的病人,血液在从食道到肛门这个长途旅程中已经被消化液分解成各种碎片了,只有通过潜血实验才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很多人一便血就喊「上火」「长痔疮」,但实际上,便血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
(1)最典型的 「肛肠信号」
痔疮: 便血多为无痛、鲜红、点滴状,排便后纸巾带血;
肛裂: 便血伴撕裂样剧痛,大便表面或便纸上有鲜血;
肛瘘: 反复肛周肿痛、流脓,偶尔带血。
(2)消化道 「内部危机」
结直肠癌: 便血颜色暗红,常混有黏液或脓液,伴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腹痛、体重骤降(1-3 个月体重下降 5 kg 以上);
肠息肉: 无痛性便血,出血量少(仅大便隐血阳性);
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脓血便(血、脓、黏液混合),伴左下腹痛、腹泻。
(3)全身性疾病 「预警」
血液系统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可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便血只是其中之一;
药物/ 饮食影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导致消化道出血。
(一)如果是鲜血便 病变多在肛门/直肠(距肛门 10 cm 内)
主要特点是:颜色鲜红,多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即刻出现。
(二)如果是暗红色血便 病变多在结肠(如乙状结肠、降结肠)
主要特点是:血液与粪便混合较为均匀,可能伴有其他肠道症状。
(三)如果是黑便 病变多在胃/小肠(出血位置高)
主要特点是: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有光泽,通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大且速度快,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甚至鲜血便。
(1)血与大便 「纠缠不清」
血不是附在大便表面,而是均匀掺杂在粪便中,甚至出现黏液、坏死组织—— 可能是肠癌或溃疡性结肠炎。
(2)排便习惯 「突然变脸」
便血同时伴腹泻便秘交替(比如今天腹泻 3 次,明天便秘难解)、大便变细(有凹槽),警惕肠道占位。
(3)「老痔友」 突然加重
长期痔疮患者突然便血增多(如喷射状出血)、疼痛加重,或用药后无缓解 。
(4)家族里有 「肠癌基因」
直系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患结结直肠癌,便血风险比常人高 3 倍!
(5)老年人 「沉默的便血」
60 岁以上人群即使 「偶尔一次」 便血,建议直接做肠镜 —— 这个年龄层肠癌检出率是年轻人的 12 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