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15
原创

孩子不会说话、说不清楚、说话晚……这些问题一次为您解答!

春节过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门诊的就诊量迅速上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言语」问题前来就诊咨询的。

造成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郑大三附院儿童发育行为门诊主任宋丽就家长朋友们最常询问的问题进行答复,帮助家长朋友们识别儿童语言发展误区,让我们的宝贝「好好」说话。

01 我们孩子只是不会说话,为什么让我们查听力?

听,是说的基础。每个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都需要接受听力检查,排除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发育问题。

听力障碍的孩子有时候看起来好像「听懂」了家长的指令,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可能通过观察,如对肢体语言、手势的观察做出了反应。

另外,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双侧重度损伤,所以在安静环境或者较近距离时也能做出反应。

即使是中重度听力损伤的孩子,对汽车喇叭等较大的声音也可以做出反应。

所以,如果孩子存在听力障碍而没有被及时发现,会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到影响。

02 孩子说不清楚,是不是和舌系带过短有关系?

舌系带过短是指儿童出生后,舌底下正中薄的带状结构没有退缩到舌根下,导致舌的运动只限于口腔底部很小范围,伸舌和翘舌活动受到限制。

新生儿舌系带过短可能是暂时性的,随着年龄增长,一般 4-5 岁时就自然消失了,除非因舌系带过段引起明显的吸吮困难,否则新生儿或婴儿时期不建议进行舌系带切除手术。

即使 4-5 岁后仍然存在舌系带过短情况,大量相关研究也证实:单纯舌系带过短和语音发展无关。除非舌系带过短极其严重,或舌系带过短同时伴随其他口腔异常或口部运动问题,才会导致孩子的发音不清晰。

03 孩子说话晚,是不是「贵人语迟」,长长就好了?

有些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然而可以讲的词汇量仅二三十个,有家长认为这是「贵人语迟」,孩子长大点就好了。

大量证据表明:3 岁儿童的语言能力能预测其小学三年级的阅读能力,而彼时的阅读能力能预测将来的学业成就、就业情况以及社会贡献能力,也是俗话所说的「三岁看八十」。

所谓「贵人语迟」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如果发现孩子语言能力延迟,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早干预。

04 孩子一直在老家由老人带养,是不是和方言口音太重有关系啊?

举个小案例:在家里,明明爸妈讲普通话,外公外婆讲上海本地话,有时还去四川爷爷奶奶家住个一年半载。结果到了 3 岁半该上幼儿园了,明明仍然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字词,比如:「爸爸」「妈妈」「要」等。

明明爸妈想着,是不是因为语言环境太过于复杂才导致明明语言发育迟缓呢?

其实,大量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表明:在双语和单语环境下的儿童,其语言发育的里程碑非常相似,双语的语言环境本身并不会造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05 语言开发 APP 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好不好呢?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在手机、电脑上下载一些婴幼儿语言学习 APP,觉得 APP 里面的内容丰富、专业,而且还是动画或者视频,比大人教要更专业和省时省力。

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学龄儿童的语文学习有着根本的不同。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和周围人的社交活动中发生的。词汇的获得是概念的形成,需要各种感官的介入。大人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自然的就介入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

然而电子产品的 APP 只提供视、听觉的刺激,大大降低了语言习得效率。

同时,大人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还会输出大量的表情、手势、姿势动作、语音、语调改变等信息,这种灵活性也是 APP 不能替代的。

大量研究也证明:婴幼儿通过和成人的互动游戏学到的语言是有效的,相反,通过屏幕让婴幼儿学习语言是无效的。

美国儿科协会在 2016 年的建议为:2 岁以下儿童无屏幕时间,2-5 岁儿童每天不超过 1 小时屏幕时间。在屏幕时间内,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挑选相应内容,和孩子一起边看边互动,才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好成长。

最后,儿童发育行为门诊主任宋丽温馨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

孩子语言能力的获得似乎是顺其自然的,但实际上,孩子语言的获得犹如打破一座冰山,孩子们需要在「沉默」中积累很多沟通能力和语言前的准备性技能。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不是靠单纯的吃药打针或者口肌训练就能快速提升的。

家长朋友们要积极和孩子们互动,及早发现宝贝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干预,让我们的宝贝健康快乐成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