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14
原创

眩晕≠头晕≠头昏!「天旋地转」为哪般?

眩晕 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高,病程迁延,容易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什么是眩晕?

在很多人眼中,眩晕、头晕、头昏是一回事,就是头不舒服,难受的很!

事实上,这是三种不同的症状,病因也大有区别,分清楚这三者概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单来说,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典型的就是天旋地转,还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等感觉,常伴有平衡失调、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头晕是指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头昏指的是昏昏沉沉、头重脚轻或头脑不清晰的感觉。

2.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眩晕?

引起眩晕的疾病非常多,临床常以脑干前庭神经核为界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相对而言,周围性眩晕发生率更高,占 50%~70%。

周围性眩晕:视物旋转的症状严重,多为发作性、短暂性,常伴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常见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前庭阵发症等,其中耳石症在所有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

中枢性眩晕:视物旋转的症状较轻,多为持续性、休息后不能缓解或缓解不明显,少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且往往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常见疾病有脑出血、脑梗死、前庭性偏头痛、脑炎、小脑或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中枢性「恶性眩晕」,常由后循环缺血导致,即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小脑、脑干缺血甚至梗死,由于其运动错觉通常不严重,伴随的自主神经反应较轻,早期容易误诊、漏诊,尽管发病率不高,但病情紧急危重,预后差。

此外,精神疾患(如惊恐发作或广泛性焦虑障碍)及其他全身疾患(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贫血、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也可导致眩晕。

3. 出现眩晕怎么办?

眩晕发作时应尽快休息,寻找患者感到舒适的体位,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避免患者因眩晕导致跌倒、摔伤等严重后果,监测血压、心率有无异常变化;若眩晕伴有视物重影或变形、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行走不稳、肢体麻木无力时必须立即就医,通过卒中绿色通道入院。

如何治疗

1. 病因治疗: 病因明确者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如「耳石症「患者采取复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取栓治疗。

2. 对症治疗: 对于眩晕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尤其是伴随恶心呕吐出汗等较为严重的自主神经反应者,可以短期使用前庭抑制剂,必要时给予止吐治疗,常用药物有盐酸异丙嗪、盐酸地芬尼多片、盐酸苯海拉明等。急性发作性眩晕可酌情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天麻素、银杏叶制剂、倍他司汀等。

3. 手术治疗: 根据引起眩晕的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符合适应证的手术治疗,如大量小脑出血、脑干小脑占位性疾病、规范药物治疗无效的中耳炎、乳突炎或梅尼埃病等。

4.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如可作为耳石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如果患者拒绝或不耐受复位治疗,则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作为替代治疗。也可用于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稳定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