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夜间急诊连续接触了几个这样的患者,很焦虑,来门诊后的疑问几乎都一样:医生,我月经干净了都一周了,但是突然出现点滴阴道流血,很短时间就没了,这病严不严重啊?
今天我们就讲讲月经干净后 1 周阴道少量流血的事。
这是女性在排卵期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育龄期女性。
排卵期,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是一个既神秘又可能伴随不适的时期。其中,排卵期出血就是一种相对常见且令人担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排卵期出血,以及它背后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以 28 天的月经周期为例,排卵期为第 14~16 天,若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少量出血,就很有可能是排卵期出血,这也是排卵的一个信号。
一般排卵期出血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而黄体分泌的雌激素还没有达到足够水平,雌激素出现比较大的空缺,就会引起排卵期出血。
然而这种空缺通常不会维持太久,所以排卵期出血时间也不长,可能持续数小时或几天,出血量通常较少,有的人甚至只是排卵期出现褐色分泌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空缺?排卵期阴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 激素水平波动:女性在排卵期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经历一次短暂的下降,这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从而引发出血。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激素波动。
2. 卵泡破裂:当卵巢内的成熟卵泡破裂时,可能会牵扯到周围的小血管,导致少量出血。这些血液随后可能流入宫腔并排出体外。
还有以下少见的几个,影响排卵期出血的病理原因:
1. 子宫内膜炎,常见引起原因为下生殖道感染、性卫生不良。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到其他部位可能导致排卵期出血量多或腹痛明显。
3.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导致排卵期出血或持续时间长。
4. 阴道炎,常见原因为宫腔操作污染、病原体感染、性生活不洁,可能导致排卵期出血,伴有瘙痒、白带增多。
5. 宫颈炎,常见原因为不注意性安全、激素失调等
6. 子宫腺肌症,病因为子宫内膜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排卵期出血量大或卵子质量降低
怎么判断到底是不是排卵期出血?
首先要通过超声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然后才考虑功能性病变。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基础体温测定。
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后什么事情都别做,先测体温,然后记录下来。
可以自己记录在表格上,在完整记录一个周期的体温后,就能得到这个月经周期的体温变化情况。
正常的体温变化是双向的,在月经期初始表现出相对低的体温而排卵后体温通常会上升 0.5 摄氏度以上,并持续到月经来潮。
体温出现这样的情况,则说明是排卵的,如果在体温升高的时候出血,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排卵期出血。
当然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测定来进行更明确的诊断,但似乎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排卵期阴道出血是否正常?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偶尔发生一次排卵期出血的话,大多能够自愈,并不需要治疗,少量出血也不影响性生活和受孕。
然而,如果是长期反复发生,那么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生活,这个时候可以在排卵前后使用雌激素或者孕激素来调整一下,一般几个月经周期之后,就能恢复正常状态了。如果出血量大、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何缓解排卵期阴道出血带来的不适?
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勤换内裤。
观察出血量:如果出血量不大,可以观察等待自然止血。但如果出血量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整: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
避免过度劳累:在排卵期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敲黑板!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或多个,建议尽快咨询医生或妇科专家的意见:
出血量明显增多,超过平时月经量的三分之一。
出血时间超过正常排卵期时限(通常不超过 7 天)。
伴有严重疼痛、不适或其他异常症状。
这种出血情况连续出现多次,影响生活质量。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排卵期阴道出血虽然可能给部分女性带来困扰,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及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保持身体健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