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十分重要,然而因为家庭环境、习性、带养等因素,有些孩子一觉睡到天亮,有些孩子却是「熬妈大户」,那么怎样才算是宝宝正常的睡眠呢?
出生到 3 月龄的宝宝,每天要睡 14-18 小时,前六周宝宝几乎是不分昼夜,吃了睡,睡了吃,六周后慢慢形成昼夜节律。
而 4 到 6 月龄的孩子总睡眠则是 12-16 小时,夜晚连续睡眠时间也可达 6 小时。
到了 6 到 9 月龄,宝宝睡眠总时长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连续睡眠时间比 6 月龄前更长了。
9 月龄以后,宝宝越长大,清醒的时间越长,也慢慢能睡整觉了,只是大运动发展和分离焦虑反应等问题可能会让宝宝睡得不太踏实。
01
家长们可以怎么做让宝宝
睡得好,长得好呢?
1. 睡眠环境应该安静和较暗
2. 应该严格规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加强生理节奏周期的培养
3. 保证室温舒适,不宜过热过冷扰乱睡眠
4. 睡前 1-2 小时尽量不做刺激游戏,避免玩的太兴奋
5. 入睡前避免饥饿,也不要过多饮水,以免扰乱睡眠
6. 白天不要长时间睡眠或频繁小睡
7. 培养自主入睡能力,不宜摇睡、抱睡、含乳头睡等不良习惯
8. 使用固定的「睡前程序」,让孩子将知道睡眠时间到以便更好的入睡
02
然而宝宝各有各的睡不好的情况,
我们又该如何改变?
1. 睡得太早或太晚
宝宝睡得太早或太晚可能与带养人的作息相背,让养育变得困难。家长针对早睡早醒的宝宝,要逐渐延迟上床睡觉的时间,比如每天比前一天延迟 10-15 分钟,这样早晨苏醒的时间也会跟着往后推迟。
而晚睡晚醒的宝宝则是提早唤醒时间,让宝宝入睡慢慢提前。同时我们要观察宝宝的睡眠节律,如果午觉时间过长或者晚上才睡小觉,要进行干预,避免白天睡得太多或者入睡前安排了小睡导致晚上入睡困难。
2. 总是要求睡前抱、拍、摇、吃奶
要纠正宝宝睡眠的不良习惯,需要家长持之以恒。
宝宝第一夜自主入睡时可能因为不习惯而哭闹,家长可以让宝宝哭一会,至少 1-2 分钟,再给予安慰,但是不要直接抱起。如果宝宝又哭,可以等待 2-5 分钟,再进行安慰,直到宝宝入睡。第二天若是宝宝睡前哭闹,等待时间应该再延长,第一次 2-4 分钟,第二次 5-10 分钟。坚持几天,宝宝便能从大哭到小哭再到自主入睡。
如果可以,家长该在睡前替换原本抱、拍、摇等辅助,在睡前半小时和宝宝进行按摩,亲热或哼歌,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看图书,做手指游戏,让宝宝安静下来,然后睡觉时关掉或调暗灯光,让宝宝正式进入睡眠。
3. 睡眠倒退
宝宝在不同月龄都可能会出现睡眠倒退,而引起宝宝睡眠倒退的常见原因主要有:睡眠模式的变化、小睡安排的变化(并觉期)、大运动发展的影响、情感认知的发展。
对于并觉期的宝宝,家长要合理调整清醒间隔,确定宝宝是否真的不再需要某一个时间段的睡眠,在取消的时间段宝宝也可能会出现敏感、高需求的状态,家长要更有耐心的对待。
对于情感认知发展的宝宝,家长们可以在日常进行短暂分离的练习小游戏如躲猫猫,还有在每次离开宝宝之前进行正式、简单的告别仪式,让宝宝减少分离焦虑,同时也要给出更多的耐心和专注力去陪伴孩子,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而对于大运动发展期的宝宝,在解锁新技能的同时,他们会在睡眠阶段不由自主地练习这些新技能。而宝宝原本连续的睡眠周期循环就可能被这些练习所打扰,所以,建议家长们增加白天练习,让宝宝在白天时有充足的练习机会,消耗足够的精力,晚上才能睡的更好,如果宝宝技能未完全掌握,那么对于因为姿势变换无法复位而哭闹的宝宝,家长可以帮助宝宝复位。当宝宝完全可以「自主复位」(翻身之后,自己可以翻回来;坐起之后,可以自己趴下;扶站之后,可以自己坐下),家长就应该减少或者是放手不再帮宝宝复位,重新引导宝宝自己去睡。
宝宝的睡眠质量影响整个家庭,充足的睡眠不止是孩子成长的良药,还是家长育儿生活的基础。
供稿:儿童保健科 黄紫嫣
市健康科普专家审核:吴红媛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