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22
原创

季节交替遇新冠,脑梗中风得防范

呜~

「春天号」过山车正在上海反复盘旋中,上一秒才刚找到初夏的感觉,下一秒不得不乖乖裹上毛衣。

与此同时,「新冠」大摆锤,也正在浦东和浦西来回扫荡。

忽高忽低的气温,遇上「不懂事的新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千万要当心!

春季天气变化多端,气温跌宕起伏,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少锻炼,情绪紧张添焦虑,作息紊乱又熬夜,药物服用不规律,给有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带来了挑战。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居家隔离期间脑卒中的预防和急救相关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它是我国致残和致死的第一大疾病。中国每年有 150 万-200 万新发脑卒中病人,存活患者中,约 75% 有不同程度残疾。

脑卒中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脑血管堵塞,造成脑组织缺血,即缺血性脑卒中,也是我们常说的「脑梗」;

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酗酒、吸烟、高龄等,这些高危因素会大大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尤其是高龄或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将明显增加。因此,生活中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识别「卒中」莫惊慌

快速识别、早期诊治对于中风病的诊治非常重要,记住「BE FAST」口诀,如果有上述症状,尽快联系就医通道,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Time),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特别提醒:

千万别把卒中当春困?

据临床资料统计,70% 以上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 5—10 天会频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这是因为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硬化,管腔变窄,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以致脑细胞缺血缺氧,人体便会通过体内反馈机制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的幅度与深度进行补偿。

普通的春困,通过劳逸结合、规律的作息,可得到改善。中风前的犯困,除了呵欠不断以外,还可能出现:

1、血压骤然升高,收缩压接近 200 毫米汞柱;

2、鼻子突然出血;

3、走路不稳,伴有四肢麻木无力;

4、早起突发眩晕、持续头痛;

5、老人可能不自觉流口水、嘴歪、说话不清楚等合并症状。

居家隔离时「卒中」如何防?

及时监测:对于平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居家时定期监测血糖、血压。一般而言,血压不应高于 140/90 mmHg,但也不能过低,老年患者血压不应低于 100/60 mmg;空腹血糖控制在 5-7 mmol/L,餐后血糖 8-10 mmol/L,同时也需要防止出现低血糖。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经常监测心跳和脉搏,一般而言,心率控制在 60-100 左右。

按时服药:对于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或者有脑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药物不能随意停用。建议根据家里剩余药量提前联系医院或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配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