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受到广大影迷的追捧
精彩故事情节和震撼画面背后医生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小吒吒」
请各位看官老爷们跟随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生的视角
一起了解不一样的《哪吒》吧
@殷夫人,儿科医生喊你关注「小吒吒」健康啦
一件红肚兜,两只冲天鬏(jiu)。
精力永远耗不尽,会打架来会作诗。
电影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哪吒形象可爱、活泼、灵动,但哪吒的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给村民和李靖夫妇带来了诸多麻烦。皱眉、眨眼、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活脱脱一个「小儿抽动症患者」。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也称慢性多发性抽动等,是一类以进行性发展的、不自主的、突发的、无节律的多部位、形式多样的运动抽动,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爆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有多方面,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 遗传因素:该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 神经递质失衡: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失调可引发该疾病。
- 大脑发育异常: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异常。
- 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等负面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 其他因素:如感染、中毒、头部外伤等可能是潜在诱因。
常见年龄段:
该病多起病于 2 岁至 15 岁儿童,平均起病年龄为 7 岁。而 5 岁至 10 岁是常见的发病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紧张、社交活动增加的阶段,容易受到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临床表现
- 运动抽动:常始于头面部,如眨眼、皱眉、噘嘴等,逐渐发展至颈部、肩部、四肢等,出现点头、耸肩、踢腿等动作。
- 发声抽动:可为简单发声,如清嗓子、咳嗽声等,复杂发声如重复词语、秽语等。
- 其他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行为、学习困难等。
治疗原则: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注重个体化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心理行为治疗则包括心理调节、情绪疏导以及行为训练等。
对于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接受神经调控疗法如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脑电生物反馈等。
家庭护理:
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施加过多压力。教育方式要恰当,对待患儿要有耐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关注其心理变化。同时,保证患儿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在饮食方面,应控制零食的摄入,不吃或少吃冰淇淋、饮料、膨化食品等甜食及辛辣、油炸食品。此外,还应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按时监督患儿服药,定期带患儿复查。
多数患儿在青春期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影响社交、学习和工作。因此,需要关注患者的长期管理和治疗策略。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良好的家庭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殷夫人(宝妈们)@李靖大人(宝爸们),吒儿年龄还小,越早诊断、越早治疗,预后效果越好哦。让我们一起守护「小吒吒」健康成长吧。
本期科普专家:儿科 黄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