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1-20
原创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各位姐妹们,你们绝对想不到!

某一天,当了妈后,别说仙气飘飘,就连人间烟火气,都要浸透了,翻来覆去琢磨明白。

不仅要研究宝宝的衣食住行,甚至,还要研究宝宝拉了什么。

不拉吧,担心便秘,拉多了,担心腹泻,拉完后,恨不得拿个放大镜,看看便便里都有些什么,凑近闻闻味道对不对,就差用手捏起来检查了。

对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便便,都能说叨上半天,从此,江湖上有了地位,人送:鉴屎官!

温馨提示:文中有大量便便实拍图,有娃的看了欢愉,没娃的恐会不适~

便便的成长史

  • 刚出生的墨绿胎便
  • 吃奶 2-3 天的黄绿便便
  • 母乳喂养的黄金便软
  • 配方奶喂养的干燥便便
  • 添加辅食的褐色稠便

便便的颜色

宝宝大便的颜色是胆素原(包括胆红素及少量胆绿素)在肠道内转化为粪胆原,呈黄褐色的颜色。

1. 胎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出生 12 h 至 3 天内排出的是深绿色或墨绿色、呈黏糊状、没有臭味的粪便。

● 由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构成。

一般需要 2—3 天,随着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加入、胎便慢慢排清,颜色才会慢慢变浅。

2. 过度大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出生 2—4 天后 

● 慢慢由墨绿色变到黄绿色

● 表明宝宝已经开始消化最早吃到的母乳或配方奶

● 宝宝的肠道功能运转正常

● 当胎便排完,大便颜色会进入金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3. 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颜色:大多为金黄色,偶有发绿

形状:糊状,偏稀,水分较多

气味:不会有明显臭味,或呈酸味且无泡沫

次数:一般 2-5 次/天,7-8 次也属正常

4. 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颜色:呈土黄色,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淡黄色

形状:较干燥、粗糙一些,含乳凝块较多,稍硬如硬膏

气味:略带一些酸臭味

次数:每天约 1—2 次

如果新生儿 4-5 天不排大便,且有腹胀、腹痛、哭闹、吃奶不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 绿色的便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母乳喂养儿大便发绿: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次数较多,肠道内的胆绿素尚未被还原为胆红素而进一步转化为胆素原时,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宝宝吃奶好,体重增长良好,新手妈妈可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宝宝长大,就会有所改善。

着凉:宝宝吃的奶有点偏凉了或者孩子的腹部、脚部受凉都可能大便发绿,这时候要注意腹部保暖。

饥饿:没有吃饱,饥饿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出现绿色大便。这种情况只要增加奶量,让宝宝吃饱就可以了。

加强铁的配方奶粉:如果宝宝吃的配方奶粉中的铁质没有完全吸收掉,便便被排出体外,在空气中暴露后氧化成绿色了,这种情况多见于奶粉喂养的宝宝。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大便中的奶瓣是什么?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白色的颗粒状、小块或者瓣状物 

● 肠道功能不成熟,不能完全吸收奶液中的蛋白质、脂类。

奶瓣大便--母乳喂养 

原因:可能和妈妈的饮食有关,也和宝宝消化道发育不完善有关。

建议:妈妈饮食不要过于油腻及食用过多的蛋白类,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若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妈妈就不用过于担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吃点益生菌。

奶瓣大便--奶粉喂养 

原因:因为孩子消化能力弱,所以一定要按照说明比例冲调。

建议:出现少量奶瓣,奶瓣颗粒比米粒小,软糊状金黄色的,无黏液、泡沫、血丝,宝宝精神良好、进食正常、生长发育正常,属正常范畴,不用担心。如果奶瓣便持续增多,可以考虑部分水解奶粉喂养。

大便的气味

有的宝宝拉的便便特别特别臭,是蛋白质摄入过多,消化不完全导致。

什么样的大便需警惕?

泡沫便意味着什么?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便便带泡沫说明大便中有气体,气体是没被吸收的糖或淀粉在大肠中发酵形成,是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伴有酸臭味。

若纯母乳喂养,常见于前奶吃的多,后奶吃的少的宝宝,也可能是妈妈摄入含糖量高和淀粉过多的食物。若是奶粉喂养,就要考虑奶粉中的糖分是否过多。

乳糖不耐受,吃母乳或普通配方奶都易因肠胃分解不了乳糖,出现绿色泡沫便,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新生儿期较少见。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泡沫大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以下情况需警惕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黏液便有问题吗?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粘液是肠道粘膜分泌的,具有形成一道屏障,防止菌群、食物残渣进入肠粘膜细胞,润滑肠道,便于大便排泄的功能。

母乳宝宝大便较稀,里面的粘液成分会更明显些。奶粉宝宝因为其大便量多又黏稠,含水比例少些,粘液混进去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如果宝宝时不时有粘液便,但宝宝的精神、食欲正常,睡眠好,大可不必理会它。

如果宝宝大便粘液量突然增加,伴随大便性状较前变化较大,比如突然变稀、有血、有腥臭味、腹痛、腹胀、频繁呕吐等,或者大便黏液持续超过两天,应该就医找原因。

蛋花汤状、水便分离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大便呈现蛋花汤样,水分多、粪质少,明显酸臭。

💩 宝宝精神状态也不佳,提示宝宝可能患有病毒性肠炎等疾病,需及时将大便送去化验。

💩 关注宝宝有没有脱水,必要时及时就医。

红色大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大便带血,新鲜血在大便里面混着,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 鲜血在大便表面附着,可能与肛门裂伤有关 。

💩 便便呈红色果酱样,含有黏液和脓血,则需急诊就诊。

💩 如果宝宝食用配方奶粉不耐受,也常会出现大便有血丝和粘液。

黑色大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喂食铁加强配方奶,没有被吸收的铁会使大便变黑,这个时候可以喂维生素 C 或含维生素 C 多的食物,大便会转为正常。

💩 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肠出血,颜色就会是黑色的,应将大便送医院化验,判断是否有胃肠道出血 。

灰白色大便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 正常的大便因为有胆汁,所以会呈现黄色或绿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也叫「陶土样大便」,要警惕宝宝的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流入肠道,需要立即就医。

为了让大家了解到什么样的便是白色便、不正常的便,中国台湾出版了婴儿大便比色卡,如图,其中 1-6 都是不正常的,7-9 是正常的。

当妈后,我成了『屎』学家

希望每个宝宝都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个家长都努力学习,争当「屎学家」哦!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