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作为曾经小朋友的我,如今已长成了大朋友,我也应该逐渐从『家长们』的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接力棒了,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 月 6 日,一纸特别的亲笔感言寄送到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笔者是 20 岁的男孩晓祺(化名),今天,是他作为新生,到位于湖北的校园报到的日子。受「希望之友」助学金资助和关怀教育,他从一个内向、脆弱、茫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自信的青年,考入大学,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希望之友爱心助学项目十五周年之际,他和五湖四海的「家人们」相聚武汉,并有感而发,写下了肺腑之言。
这封信的背后,是一份坚持了 15 年的公益信念和社会责任。
2009 年 9 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于签订爱心助学项目委托管理协议。香港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成员主要是现役或退休的香港警务人员,也有来自社会不同行业的精英。基金会秉持「为教育作出无偿的奉献」的信念,长期关注、帮助偏远山区和面对贫苦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改善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今年 8 月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特地举办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包括晓祺在内的全省各地的受助学生及其家长,与香港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成员代表、志愿者共 80 余人再相聚,共同感受希望和成长的力量。
「爱心助学项目的每个参与者都是受益者,而每次的周年聚会都激励着受助学生饮水思源,奋发图强。」爱心助学项目发起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李志强在今年的暑期周年活动中动情地表示。香港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董事会及执委会成员陈云龙先生也表达了心中真挚的情感,他代表基金会感谢中南医院对爱心助学项目的大力支持,感念项目倡导人、感染科首席专家桂希恩教授的大爱精神。
座谈会上,他们与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徐红云、宁养院主任陈菁、医务社工部负责人李娟、项目志愿者,共同回顾了十五年的难忘经历。
希望之友同仁自 2009 年起,每年暑假都不辞辛劳地和桂希恩教授一起探访因病致贫学生家庭,足迹遍及省内各地,如今,「爱,仍在路上」。
今年活动期间,陈云龙先生一行在陈菁主任和志愿者的陪同下,到红安县农村探访了两个受助学生家庭,深入了解他们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困难,并和当地老师交流其学习和心理情况,鼓励学生在困境中也不要放弃希望,通过读书增强内心的力量。这份温暖支持带给病榻上的学生家长以安慰,也带给迷茫中的孩子以希望。
每年聚会,都有新的朋友加入,感受「大家庭」绵延不断的大爱与情谊。
「有新的朋友,欢迎!这里就是你的家!」「希望你能在这里开怀大笑,得到真正的纯粹的快乐!」在此次聚会交流活动中,陈云龙先生一行,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祚勇,桂希恩教授、艾培中心主任柯亨宁、党委办公室主任徐红云、医务处处长李锟、宁养院主任陈菁、医务社工部负责人李娟、儿科主任医师范静怡、艾培中心副主任护师冯玲,感染科党支部书记邓莉平、病区护士长谭苗,宁养院付玲老师等,一同向受助学生表达关怀和鼓励。
「15 年来,基金已资助 440 名因病致贫家庭的子女完成了高中及大学学业,还支持了 12 名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2013 年至 2024 年举办了 15 期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 230 人次。」侯祚勇副书记在致辞中讲道。对现场所有人而言,这串数字,不仅仅是结果,更是初心不改的坚持的意义。侯祚勇副书记还向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表示了衷心感谢,向 87 岁高龄仍到现场给孩子们鼓劲的桂希恩教授致以崇高敬意,他说,今后中南医院将与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继续携手,把这份情怀延续下去,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庭提供帮助。
陈云龙先生邀请受助学生白梅(化名)一起以生动的问答形式,介绍了希望之友成立三十一年来的慈善工作,分享了徒步筹款的感人故事,并对未来寄予了美好愿景。
会上还播放了一段纪录短片,展现出受希望之友帮助的孩子们从困境中走出、坚韧成长、结下深厚友谊的画面,没有惊天动地,唯有朴实真情,无不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此时,受助学生和家长向桂希恩教授和希望之友送上纪念礼物和锦旗,桂希恩教授见到孩子们的成长,露出欣慰的笑容。学生和志愿者还带来了动人的歌声和舞蹈,新老朋友互赠祝福、分享经历、进行心灵的交流,现场充满了温馨与感动。
为期四天的活动在每个参与者的心里都注入了新的力量,正如学生们留言:「我感受到真挚纯粹的爱会随着时光沉淀,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谢谢这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你们,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这次我看到许多和我一样的家庭,他们都没有放弃,我相信我也可以,我会继续完成我的学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去帮助别人」「相聚时间虽短,感情却热烈真挚,它在心中留存,期待着下一次重逢,像种子渴望雨露那样,像花朵渴望春天那样,像翅膀渴望飞翔那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