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的更迭紧随而来一种悄然威胁身体健康的病毒,它就 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是全球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甚至死亡。我国流行季节多出现在 10 月中旬至次年 5 月中旬,流行高峰在 1 月中旬,主要毒株仅有 1 个血清型,分为 A、B 两个亚型。
0~24 月龄儿童,RSV 感染率为 0.56 次/年;12 月龄儿童约有 40% 至少感染一次,2 岁儿童则扩大至 66% 至少感染一次。
RSV 可能在以下情况下传播:
• 感染 RSV 的人在附近咳嗽或打喷嚏将病毒飞沫溅入人的眼睛、鼻子或嘴。
• 直接接触病毒,例如亲吻感染 RSV 儿童的脸。
• 触摸带有病毒的表面,例如门把手。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 RSV,但通常大多数人在婴儿或幼儿时第一次感染 RSV。几乎所有儿童都会在两岁之前感染 RSV,一生中可能会发生重复感染。
RSV 感染者的传染期通常为 3 至 8 天,在开始出现疾病迹象前一两天就具有传染性。然而,一些婴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即使停止出现症状,也可以继续传播病毒 4 周或更长时间。儿童经常在家庭之外接触和感染 RSV,例如在学校或托儿中心,他们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家庭其他成员。RSV 可以在坚硬的表面(例如桌子和婴儿床栏杆)上存活数小时,而在柔软的表面(例如纸巾和手)上存活较短的时间。
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低龄儿童、老年人感染严重 RSV 的风险较高。
RSV 是早产儿反复住院和进展为重症感染的首位原因,出生胎龄 32~35 周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感染和进展为重症的风险更大。存在基础疾病是进展重症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肿瘤患儿、肺移植、干细胞抑制和免疫缺陷患儿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 (简称 RSV) 超强传染性 | |
1-2 天 | 病毒鼻腔进入体内,宝宝首要表现是流鼻涕 |
3-4 天 | 病毒继续往下走,会刺激咽喉部,1-3 天出现咳嗽 |
4-5 天 | 咳嗽的同时,免疫系统反应过来,开始发热,目的是减少病毒复制 |
5-6 天 | 病毒往下走,损伤细支气管、肺泡导致呼吸急促,喘息 |
01 儿童 RSV 感染的临床表现
儿童 RSV 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具有差异。
小于 2 岁婴幼儿,特别是 6 个月龄内婴儿,突出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病初 2~4d 表现为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伴有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查体可见呼气相明显延长,双肺可闻及广泛弥漫哮鸣音及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胸壁吸气性凹陷、心动过速、脱水等表现。
2 岁及以上幼儿和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可有发热;也可表现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RSV 感染也可出现呼吸道外并发症。心脏可表现为心肌炎 (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等;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惊厥、脑病或脑炎,少见肌张力低下、尿潴留等脊髓受累表现;肝脏可表现为肝炎或肝损害。儿童 RSV 感染也可合并细菌感染,特别是重症 RSV 感染。
RSV 感染后发展为 ALRTIs 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6 月龄、男性、有兄弟姐妹、母亲吸烟、特应性皮炎史、非母乳喂养和居住环境拥挤等;发生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群为早产儿 (≤ 32 周)、出生低体重儿、具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神经肌肉疾病等潜在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 (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移植患儿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但健康儿童亦可出现重症甚至危重症临床表现。
02 老年病及有基础病疾病人群感染的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病情进展快,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有发绀、胸廓凹陷,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部分可出现死亡。
•每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帮助减少 RSV 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传播。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经常洗手或消毒双手,并清洁经常接触的表面。
•呼吸新鲜空气,例如保持室内通风、净化室内空气或在户外聚集。生病时呆在家里并远离他人。
•使用其他工具,例如口罩、保持身体距离等。
国内目前尚无获批的 RSV 疫苗,但三种 RSV 疫苗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许可,用于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预防 RSV 感染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有效时间至少 2 年。CDC 建议 75 岁及以上的所有人群以及 60-74 岁对患有严重 RSV 疾病具有较高风险的老年人接种 RSV 疫苗。如果已经接种了 RSV 疫苗,则无需再接种。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夏末和初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