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10
原创

疫情之下,躯体不适却查不出病因?

我们常说,身体是心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一些身体状况的异常,或许也跟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现有防控措施下,有的市民封控已经超过一个月,很多人身体稍微有一些不适症状就怀疑自己得病了,还有的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身体不适还是心理原因,比如 25 岁的李小姐就是如此。她因喉咙、食道异物感就医两年,最近却在心身医学科得到了令她自己也难以置信的答案。

李小姐最近 2 年总觉得喉咙、食道有异物感,一直到医院的消化科、五官科就诊,做过很多检查,却都没查出什么病来。今年 3 月,她又出现了头晕、心悸、脚跟疼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时好时坏,在与家人聊天或集中做某件事的时候明显缓解。李小姐认为自己罹患了某种怪病,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因为隔离而耽误治疗,夜里梦见自己得了食管癌,甚至无法安睡。

近期,各大医院门诊全面开放。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她挂了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身医学科的门诊,半信半疑前来问诊。

「医生,我就是喉咙和食管不舒服,没有焦虑症也没有抑郁症,家人一定要我来看看心身科,不知道有没有找对地方?」医生告诉她,心身医学科看的不仅仅是焦虑、抑郁,也看和躯体不适相关的问题。

李小姐讲述,她的躯体症状最早在 2020 年 3 月开始出现,就在上一次新冠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她回忆到,疫情之前正好出去度假玩得很尽兴,在度假期间一直喝冰水,当时并没有在意。度假结束马上就遇上了居家健康管理,天天闷在家里逐渐感觉咽喉部不适,后来发展为吞咽食物不适感,当时疫情结束后立即去五官科、消化科做了检查,医生都说没问题。

2 年期间症状一直存在,李小姐不敢吃喜欢的美食,晚上睡眠也受到影响。这次疫情她因家人确诊,自己在酒店隔离两周。隔离结束之后返回家中,喉咙不适明显加重,同时还出现了头晕、心悸、脚跟疼痛、下肢无力等。

李小姐很困惑,身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医生进一步解释:「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达不到疾病的状态,通常不会引起个体的重视,就像在旅行期间并不在意。

然而长期疫情之下,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受到影响,对身体的某些不适感投注过度的关注,放大对躯体症状的感知,同时疫情期间各种各样的信息大脑来不及解读,很可能错误地将躯体症状与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相关联,怀疑自己得了大病,称为『灾难化』思维方式,产生严重焦虑情绪。」

此外,焦虑水平的升高会又会加重对躯体症状,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而长期焦虑担心,还可能伴发抑郁情绪。

李小姐终于明白,身体不适和精神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当了解这个机制后,她的焦虑情绪得到了些许缓解,逐渐能放松下来。不过,医生表示,后续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根据心理评估情况为其制定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整合干预方案。

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陆峥教授说,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看,长期疫情对个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躯体层面,也体现在心理层面,并且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医生为李小姐作了典型的心身医学诊疗,医生并没有把她的症状看成单一躯体问题或是精神问题,而是通过整合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把患者当成受疾病困扰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医患沟通的技术共情患者,实践心身医学的关怀与照护。

也许有人要问,什么是心身医学? 究竟是看「身」还是看「心」?它是不是等同于精神专科?对此,陆峥解释说,心身医学是研究精神与躯体二者相互关系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

我们不能将「躯体」和「心理」分割开来,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而应将两者整合起来。这也是和精神医学最大的区别。

在综合医院设置心身医学科,在陆峥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综合医院是提供心身医学服务的主体机构,一部分伴有躯体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散布在综合医院就诊患者群体中,而约有三分之一的躯体疾病属于心身疾病。

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常常互为交织,其发生、发展和预后相互影响,需要医生在了解躯体情况的同时,充分了解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

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可出现多种躯体症状和体征,成为躯体疾病的「模仿者」,患者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多个临床科室;而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被视为典型的心身疾病,因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的机制是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异常。而在长期疫情影响下,心身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疫情期间,许多市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心理,有的人甚至以为自己病了。对此,陆峥给出了一些建议。

他表示,不论是躯体疾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建议避免持续陷入应激性的场景,避免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控制疫情信息总量(不超过每天接受信息总量的 40%),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避免给「灾难化」思维提供素材,切断躯体症状与严重疾病的链接。

同时,鼓励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的放松活动如做深呼吸、肌肉放松、适宜的运动等,降低躯体应激水平,避免对躯体症状过度关注。

对于疫情的认知要科学,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当然,如果遇到了一些负面情绪,也要合理看待,识别、接纳自己的情绪,通过互联网医疗主动向医生宣泄。

尽管宅在家,也可以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联接」,比如与家人沟通分享。有的朋友或许能感受到,经常用文字交流,可能会带来一些孤独感、失落感,而且文字消息会带来距离感,有时在微信上可以用文字争论半天,其实此时的一个电话或视频,就可以完全消除隔阂。

因此,在朋友之间的放松交流,可以用语音、视频等代替单向的文字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质量。

尽管宅在家,也可以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联接」,比如与家人沟通分享。有的朋友或许能感受到,经常用文字交流,可能会带来一些孤独感、失落感,而且文字消息会带来距离感,有时在微信上可以用文字争论半天,其实此时的一个电话或视频,就可以完全消除隔阂。

因此,在朋友之间的放松交流,可以用语音、视频等代替单向的文字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质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