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01
原创

什么是胆心反射?听听专家怎么说

胆心反射

马王堆遗址出土的辛追夫人被称为「东方睡美人」,经现代解剖学家研究后发现:辛追夫人除了患有动脉硬化、冠心病,还患有胆结石。

而在其胃肠内还发现了多达百余枚甜瓜籽……最后解剖学家得出结论:辛追夫人应该是在食用过多高糖、性冷的食物后,胆石症发作并诱发心脏病猝死。事实证明:胆石症和心脏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海普陀」联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设「健康济语」栏目,本期邀请普通外科副主任施宝民,为大家科普一下那些不为你所知的心胆关系!心和胆的「小秘密」

我们常把心脏比作人体的「泵」,是动力器官,将血液泵至全身,而胆囊则是个「容器」,储存和浓缩胆汁,能和位置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器官为什么会存在联系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重点内容:胆心反射和胆心综合征了。 

胆心反射是由于手术牵拉胆囊或者探查胆道过程中造成的心率降低,血压下降甚至停搏的现象。

胆心综合征则是由于胆道疾病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缺血,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出现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胆心反射是一次完整的反射过程,胆心综合征则是更严重的病理发展过程,也是心脏病和胆石症紧密联系的具体临床表现。

它们俩的「小秘密」

心脏受 T2—8 脊神经支配,而胆囊则受 T4—9 脊神经支配,二者在 T4—5 脊神经段存在交叉。

恰好交叉部位有迷走神经形成的完整反射弧。手术过程中刺激胆囊所造成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释放乙酰胆碱增加,乙酰胆碱顺着反射弧爬到心脏的冠状动脉门前,打开了冠状动脉的不正常收缩和痉挛的大门,心律便会不正常。

当心脏将运送氧气的大门关上,心肌细胞的收缩力便大不如前,进而便出现缺血、心率下降甚至发生心脏停搏的情况。

打个比方:胆囊和心脏均归属于颈胸段的一个司令部指挥,司令下达的命令将同时传至心脏和胆囊,两者就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而胆囊炎患者还可表现为肩部、背部疼痛的原因。

短时间的心肌缺血表现为胸痛、胸闷,及时就诊后仍有存活几率,但是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则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特别是在面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时,及时判断出现胆心综合症是非常重要的。 

胆心综合征如何判断?

1. 心前区疼痛

胆道疾病常定位不明确,表现为牵涉性疼痛,心前区可有闷痛表现。

不同于单纯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短暂,胆心综合征持续时间长,尤其是进食高脂肪性食物后发作,服用硝酸甘油后不能有效缓解疼痛,给予阿托品、杜冷丁则可以缓解。心前区疼痛在胆道疾病后消失。 

2. 心律失常

胆道疾病发生后可有心悸、心慌感,这是因为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心肌活动紊乱,多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在胆道疾病治愈后消失。 

3.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报告单上可显示「ST 段压低」的内容,表示心肌可能发生缺血,但这一表现可在胆道疾病治愈后可消失。 

能够引起胆心综合征的胆道疾病有哪些呢?

1. 胆结石

2. 急性胆囊炎

3. 慢性胆囊炎  

胆心综合征如何治疗?

胆心综合征一旦出现,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心脏问题。

在做好针对胆囊疾病引起的感染、绞痛的基础上,对心肌缺血做好预防性治疗,防治恶性心律出现和心脏骤停,而本身就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则应该积极治疗冠心病,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防治胆道疾病加重冠心病症状。  

胆心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当然可以!

只要解决其源头——胆囊疾病,对其进行手术摘除,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胆心综合征,避免心脏骤停的情况发生。

当然,术前医生也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比如:评估心脏状态、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纠正心律失常等,提高心脏对手术的耐受性。

手术过程中也需要严密监测心电图,及时判断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处理,防患于未然。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