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13
原创

5.11 世界防治肥胖日:别让肥胖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5.11 世界防治肥胖日:别让肥胖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大家常说「一胖毁所有」,其实肥胖毁的不仅是身材,还有健康。

目前,全世界体重超重人群超过 6 亿 [1],随着全球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防治肥胖成为国际性的重大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5 月 11 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以唤醒人们对肥胖问题的关注。

肥胖是由遗传和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超重或肥胖会危害全身多个系统,包括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等,诱发多种疾病,如 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骨关节疾病,甚至增加某些特定肿瘤的发病风险。

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有超过 1/2 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 18 岁)超重率为 34.3%、肥胖率为 16.4%[2],控制肥胖势在必行。

肥胖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非常凶险,肥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为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症患者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血脂含量比正常人要高,血脂增高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使血液流通不畅,脂质在动脉壁中容易沉积,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肥胖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发生,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肥胖症可通过引起机体代谢状态的改变、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脂肪因子的改变、免疫系统损伤等一些列变化促进癌症的发生。

肥胖已成为继吸烟之后的第二大重要致癌因素 [3],研究证明,肥胖症可提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肥胖与 11 种肿瘤密切关系,包括食管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妇女)、胆囊癌、胃癌、卵巢癌。

有研究表明,男性 BMI 每增加 5 kg/m2,胆道系统癌症风险增加 56%;结直肠癌风险增加 9%。女性 BMI 每增加 5 kg/m2,其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病率会增加 11%[4],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增加 59%[3]。

肥胖症还能提高癌症的致死风险,当 BMI 超过 40 kg/m2 或更高时,男、女患癌致死总体危险分别提高 1.5 和 1.6 倍 [5]。

肥胖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全身型肥胖,一类是中心型肥胖,目前用于诊断超重或肥胖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有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腰高比、腰臀比等。体重指数(BMI)反映的是全身肥胖程度,而腰围、腰高比、腰臀比反映的是内脏脂肪。BMI(kg/m2)= 体重/身高的平方。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标准 [6]:

超重  BMI ≥ 24;

肥胖 BMI ≥ 28

人体测量学指标虽然操作简便,但相较于影像学检查,其准确性存在局限。

5.11 世界防治肥胖日:别让肥胖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CT 和磁共振成像是公认的评价体内脂肪的好方法 [8]。MR 图像上脂肪与其他软组织对比度优于 CT,可利用特殊序列进行快速大范围扫描。

腹部内脏脂肪定量分析

5.11 世界防治肥胖日:别让肥胖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通过 MR 影像检查结合 AI 智能内脏脂肪定量评估(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分析、计算内脏脂肪含量及分布。

减重并维持理想体重可以避免肥胖带来的诸多健康问题,降低血压、血糖、改善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有效预防癌症。

1. 调整饮食,控制能量摄入

优化膳食结构,低能量,低脂饮食,增加蛋白质,豆类、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量,避免进食油炸食品,避免夜间加餐,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

2、坚持运动,消耗脂肪

坚持有氧运动,例如跑步、跳绳、骑自行车,运动量和强度可逐步递增,每周运动 3-5 天,体重过重的肥胖者,一次持续运动不要超过 1 小时,为了减轻膝关节负担,也可以选坐位和卧位肢体运动。

3、别随便剥夺睡眠

睡眠时间不足,会造成具备分解脂肪功能的荷尔蒙量减少,因难以抑制交感神经活动致使血糖值升高,这些都会成为导致肥胖的诱因,最好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

4、贵在坚持

预防和减轻肥胖的方法并不复杂,可是要付诸实践并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要克服困难,长期持续减重计划,培养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控制肥胖,就从今天开始。

审核医生:上海全景徐汇中心许海波主任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于《柳叶刀》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

[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

[3] 孙晓东,余叶蓉.肥胖与癌症明.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3):5-6.

[4]Kyrgiou, Maria, et al. "Adiposity and cancer at major anatomical sites: umbrell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mj 356 (2017): j477.

[5]Calle EE,Rodriguez C,Walker-Thurmond K,et a1.Overweight,obesity,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Adults[J].N Engl J Med,2003,348(17):1625-1638.

[6]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7] Neeland I J Ross R, JP Després, et al.Visceral and ectopic fat,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 position statement[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9, 7(9).

[8] 余雪. 内脏脂肪指数与糖脂代谢病的相关性研究 [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