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23
原创

圆和科普: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自我管理

保卫健康 圆和守护———圆和新冠防护系列公益直播第六场,由缪晓辉教授主讲的《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自我管理》已圆满结束。直播中的这些知识点,圆和来帮您划重点。

确诊者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去医院?

不同群体的判断标准各是什么?

首先,要确诊自己是新冠病毒感染,哪怕是在家做抗原检测。防疫政策开放后新冠病毒感染者激增,这是意料中的事情,也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不能陷入一个认识误区:即只要发热,就认为是新冠病毒感染。其他病原体感染或首先以发热甚至高热为表现的其他疾病,并没有因为新冠病毒病的激增而消失,因此不要自我误诊。

在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后,因为个体差异,是否去医院,没有绝对的指标,只有相对标准。我们分三类来说:

第一类,健康的成年人,持续三天以上,高烧超过 39℃ ,同时伴有明显的胸闷气短、甚至意识混乱;血氧饱和度长时间下降至 95% 以下,需要去医院。

第二类,年纪相对较大(70 岁以上)的脆弱人群,我们称之为高危人群,这类人又分为三种,第一种,伴随没有控制住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在出现发烧症状之后要立即去医院,不能耽误;第二种,有慢性疾病,但病情一直有效控制着,此时需要时刻警惕,连续高烧时间不能超过两天;当然,还有极少数高龄患者一上来就病情严重,出现呼吸困难、高烧 40 度、意识模糊等症状,也应立刻送往医院,不能耽误。

第三类,儿童。6 岁之前的孩子,按老人对待。因为他们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再细分下去,6 个月以内的孩子,因为携有母亲「输入」的抗体,因此不太容易生病,但一旦发热,直接去医院;6 个月到 6 岁之间的孩子,发热持续 24 小时以上,或伴有呼吸困难、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时,赶紧送医院。小孩子不可以有多次甚至超过一次的惊厥。6 岁以上的儿童,按照青年人对待,不要低估 6 岁以上儿童的免疫力。

圆和科普: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自我管理
图片来源:pixabay

感染后出现发热时,该怎么用药?

发热,是感染性疾病后的炎症反应,一定程度的「热」是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的「流露」。感染性发热,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退热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预防过高温导致的器官损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第二,减轻过于强烈的炎症反应,也是保护器官;第三,缓解症状,让病人舒服一些。所以,退热药要用得恰到好处。没有严重不适,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可以先忍一忍。实在需要吃药,请在医生或说明书指导下吃。尤其要注意,服用非甾体类,即恩赛类解热镇痛药(诸如布洛芬和对乙氨基酚类),尽可能每日不超过三次,而以不超过两次为佳,剂量也尽可能低,按需要而吃!并无定时口服的用法。但需要注意:不可以为了迅速降低体温而同时服用两种恩赛类退热药,也尽可能不用复合退热药。

除了吃药,还可以辅以含糖盐的水,比如 WHO 推荐的口服补液盐Ⅲ,蛋白质食物,维生素 C 等。也可以进食含盐食物,如果要喝「盐水」,其咸度以尝过的汗液的感觉为度。不可以仅仅喝白水。

需要反复重申的是,绝对没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药。

圆和科普: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自我管理
图片来源:pixabay

如果感染者叠加了流感, 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虽然这三年来,因为戴口罩,中国的流感病例数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杜绝,尤其是冬春季节,也是流感的高发期。所以,如果核酸或抗原证实了是新冠,但你觉得跟别人不一样,体温升得快又很高,超过三天还在发烧,那有可能是合并了流感或其他疾病,可以选择到医院做流感病毒的抗原检测,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看医生。

孩子的退烧具体怎么处理,到底是看温度还是看身体感受?

物理降温该怎么降?

小孩跟大人不一样,小孩子发烧,通常要比青壮年高 0.5~1 度,换言之,同样的病情,青壮年只有 39 度,小孩可能 39 度 5,但小孩的感受要比你的 39 度 5 更好。但是小孩发烧不能超过 40 度。因为可能会引发惊厥,即神经细胞受伤害,伤及脑部。有一个常见的疾病叫癫痫,就是脑部受伤引起的。前面已经说起过,不可以让孩子因为高热而发生惊厥。

所以小朋友若发热超过 40 ℃ ,或者伴有明显不适,建议使用退热药。但如果发着烧,却仍然活蹦乱跳,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就可以酌情服药。使用退烧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掌握剂量,如何使用退热药,以如前述。

同时结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包括用冰袋冷敷、用 30 度以上的温水擦拭等。冰袋可以放在颈动脉的左右,用毛巾包好,血液流过时,进入大脑的血液被「冷却」,可以降低大脑的温度,也可以放在头部位置,直接给头部降温。但要注意,冰袋相对刺激,每次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不宜太长,30 分钟以内最好。保护大脑比保护其他器官更重要。

但千万不能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给整个身体擦冰,那样只会让体温更高,因为可能导致寒战,寒战即肌肉剧烈收缩,反而加温。第二,擦拭酒精,酒精蒸发会带走皮肤的水分,高浓度的酒精还会让皮肤收缩打寒战,不仅起不到散热的效果,还可能加重不适感。第三,用厚衣服、被子等捂汗,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出汗来散热,捂出汗来,缺乏科学道理,或者适得其反。一岁以内的孩子捂汗还可能诱发「捂热综合征」,严重可致死亡。有人认为捂出一身汗后烧就退了,其实这是因为发热恰好进入尾声,毛细血管张开,身体在主动出汗散热。发烧时,被子可以盖得薄一点,让自己感觉到舒服就行了。

圆和科普: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自我管理
图片来源:pixabay

我们究竟该如何喝水?有基础疾病的人怎么喝?

一个人正常进食摄入的水一般不能低于 1800 毫升。喝水除了不让细胞脱水,还促进体内垃圾的代谢。因为发高烧时体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体内垃圾增多。我们平时说的喝水有助于排毒,绝非排出病毒,而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垃圾。

可以喝白开,但最好加点盐。道理很简单,我们流失的汗液里,是带着身体的盐分的。前面提及的 WHO 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就包含氯、钾、钠等成分。它是袋装的,按照说明书去喝最合适,就无需自己费心了。但最近流行的电解质水,我认为完全没必要,电解质水补充的钾、钠、锌、钙等人体所需元素,都可以通过食物补充,电解质的补充,未必一定要用。要不吃含盐食物就可以了。真的需要静脉补充电解质,那说明病情已经比较重了。

另一个更好的补液品是牛奶。因为人的免疫系统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牛奶既补充水分,又是高蛋白食物,牛奶中也含有盐分和糖。如果平时每天只喝一杯牛奶,生病期间可以喝三杯。乳糖不耐受者,可以改喝酸奶。

说完了喝什么,接下来是怎么喝的问题。一句话,根据体温来调节。体温升高时多喝点,体温降下来后可以少喝点。分时段喝,不能等到出汗和口渴的时候才喝。

三类人特别要注意少量多次地喝,第一,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处于高值,大量的水一次性进入血管,容易诱发中风。第二,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第三,肾功能衰竭患者。年轻人可以在几秒钟内牛饮三到五百毫升水,而这几类患者则需要「慢水细喝」。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