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健康与安全无疑是每个人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桂区唯一的传染病定点科室、首批广西医疗卫生区级重点学科——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王女士今年 6 月份喜得龙宝宝,全家都沉浸在喜得贵子的喜悦中,但王女士在月子期间突寒高热,伴有畏寒,无其他伴随症状,院外住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包括血培养、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都未明确诊断。1 个多月后来到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复查各项炎症指标及免疫学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个人史及流行病学史也无特殊。
科室多次对病例进行讨论,反复采集病史,最后发现一个可疑点,因患者在分娩后比较虚弱,家属给患者进补过羊胎盘。经第三方检测布鲁氏菌抗体凝集试验,结果回报布鲁氏菌抗体凝集价 1:160,考虑布鲁菌病,予抗布鲁菌治疗后,3 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带药出院。
感染性疾病表现多样复杂,大多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并不理想,往往需要临床医生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维、剥丝抽茧才能够发现真相。类似于发热原因不明、肝损原因不明、胸水原因不明等疑难病例,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临床思维,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女士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且合并多系统基础疾病,辗转多家医院,均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前后住院 1 月余,内科治疗包括人工肝治疗均无明显改善,皮肤越来越黄,贫血越来越严重。来到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查总胆红素高达 800umol/L,血红蛋白 35 g/L,血小板极低,但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为「人工肝」治疗的禁忌症。科室高度重视,对疾病的病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反复进行探讨,与重症科及血液科团队紧密协作,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人工肝、护肝、退黄的基础上加强免疫调节治疗,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改善,总胆红素降至 60umol/L,贫血及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好转出院。
科室高度重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在「世界肝炎日」「世界艾滋病日」及「世界防治结核病」等节点,深入基层社区,积极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大力普及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技能,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发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