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5 日至 21 日,我国迎来第 31 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癌症并非不可撼动,不可战胜的「绝症」,而是可防、可筛、可治的慢性病。掌握科学知识,采取积极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你总说:吸烟伤肺不伤心;
你总说,所有情谊在酒中;
你总说,不吃一顿早饭伤害不大;
你总说,熬夜对身体不好;
你总是暗下决心,这是最后一顿,最后一次……
可是, 一觉之后全都抛之脑后,五年、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癌症离你还远吗?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2022 年全球新发癌症 1996 万例,癌症死亡 974 万例,每 5 人就有 1 人患癌症。其中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超 90%!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人类身体由 40-60 万亿个细胞组成,每分钟有一亿个细胞死亡。又有一亿个细胞新诞生。在新生的细胞中必定有部分发生了变异。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微生物等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的一系列保护反应,是人体抵抗感染、肿瘤等疾病的一种能力。当外界环境诱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时,免疫系统将无法清除体内变异的细胞,当异常的细胞快速产生,并超越其正常边界生长,或侵袭临近部位、扩散到其他器官时,癌症就发生了。
癌症不可怕,防治有方法。研究显示,癌症 1/3 可预防,1/3 可治愈,1/3 可延缓,肿瘤防治,让我们携手同行,共筑健康防线。
HBV(乙肝)疫苗:建议适龄人群及早接种乙肝疫苗。如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也需要及时治疗,且定期对肝脏功能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查。
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该疫苗接种后可预防和 HPV 感染有关的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阴茎癌、外阴癌、喉癌等,尤其是女性群体中最容易发生的宫颈癌。建议适龄女性及早接种,而 40 岁以上女性或易感人群不仅要接种疫苗,还需定期筛查。
保证充足的睡眠
研究发现,具有睡眠障碍的人群患所有癌症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群。
夜晚睡眠不足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重要的抗衰老和抗肿瘤激素,缺乏褪黑素可能会导致有睡眠障碍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
其次,长期严重的慢性失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免疫功能。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远离致癌食物
食物材料尤其是肉类在深度加工和过度烹饪(烟熏、油炸、烧烤、过度加热、不当发酵)过程中,以及食物变质和霉菌污染等,均可产生致癌物质如亚硝胺、芳香胺和以苯并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等。长期食用这类食物可增加胃癌、肝癌、食管癌、胆道系统癌症和胰腺癌的发生风险。因此烧烤虽然美味,但也要少吃。
多吃水果蔬菜
研究表明多吃富含化学物和维生素的食品可以预防癌症。美国癌症研究院研究发现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加了 12 种癌症的风险。蔬菜和水果的热量相对较低且营养全面,全谷物和豆类富含纤维,这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间接降低患癌风险,还能保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维持健康的体重
肥胖已被证实为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调查研究发现至少有十余种癌症与肥胖相关,包括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肾癌、胰腺癌等。因此维持健康体重能降低癌症风险。
规律运动能预防癌症
每周进行 150~600 min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使炎症相关癌症的发生率降低近 50%,使所有癌症的死亡率降低 20%~50%。因此,建立并保持运动习惯,结合饮食管理,不但能够获得健康,还可维持一个较低的炎症状态,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并使癌症人群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保持愉悦心情
抑郁情绪可使癌症发病风险增加 20%~30%,尤其对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影响更加明显,保持活泼型性格、宽松的生活氛围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防癌体检不可少
癌症筛查有助于降低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几种慢性进展类癌症的发病率。通过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实现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
肺癌:50 岁以上长期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其敏感度远超普通胸片,能发现毫米级的微小病灶。
乳腺癌:女性从 40 岁起应定期进行乳腺 B 超和钼靶联合筛查,高风险人群(如 BRCA 基因突变携带者)可提前至 30 岁,并缩短筛查间隔。
消化道肿瘤: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每 2-3 年接受一次胃镜检查;45 岁以上普通人群建议每 5-10 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或每年进行粪便潜血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肝癌: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需每 6 个月通过腹部 B 超和甲胎蛋白(AFP)检测进行筛查。
参考文献:
[1] 王培宇, 黄祺, 王少东, 等.《全球癌症统计数据 2022》要点解读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31(07):933-954.
[2] 尹克万. 睡眠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D]. 安徽医科大学,2024.
[3] 薛玲玲, 马会峰, 霍明珠, 等.HPV-16、HPV-58 亚型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风险的关系 [J]. 临床医学,2025,45(03):12-15.
[4] 曹广文. 我国癌症的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及未来应对策略 [J].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5,46(03):279-29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