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17
原创

京医科普:危险!危险!危险!流感来袭,如何预防?

作者:成都京东方医院急诊医学科 尚蔼龄

随着季节更迭,流感威胁渐增。流感季节悄然而至,您的健康我们牵挂。

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在我国以冬春季多见,常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别看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其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染,发病率高。

根据疾病分类,流感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四型。流感的主要传播源为流感患者及隐性流感感染者。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

通过疾病典型症状,我们可以将流感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中毒型。

典型症状具体表现
单纯型单纯型流行性感冒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头痛、寒战、乏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体温在 1-2 天达高峰,3-4 天逐渐下降,待退热后全身症状可有所缓解,乏力症状可持续 1-2 周后恢复;单纯型流行性感冒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流涕、鼻塞、声音嘶哑、咽干、咽痛灯光症状,持续数日后消失。
胃肠型胃肠型流行性感冒较少见,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此类型多见于儿童。
肺炎型肺炎型流行性感冒可出现高热不退、发绀、气急、咯血、极度疲乏等症状,起病初期与单纯型流行性感冒相似,一般在 1-2 天后病情加重,病死率高,多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
中毒型中毒型流行性感冒极少见,一般有全身中毒症状,神经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受损等表现,如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惊厥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病死率高。

由于流感病毒类型的不同,人类主要感染的流感病毒为甲型和乙型两种,其中我国以甲型流感最为常见。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甲型流感呢?

普通感冒甲型流感
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
传染性
流行范围小规模传染大范围流行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高热、头痛、乏力
发热情况一般不发热或低热高热
全身症状一般没有全身酸痛等
自愈情况一般 5-7 天有自限性,易引起并发症
并发症少见可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

由于甲型流感传染性较强,最容易发生变异,我们将甲型流感发病典型症状总结如下:

京医科普:危险!危险!危险!流感来袭,如何预防?

针对流感,我们该如何预防呢?预防流感具体有措施有以下几点:

注射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每年注射一次,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呢?首先推荐以下人群接种流感疫苗:①60 岁以上人群。②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③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④小学生、幼儿园儿童。⑤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⑥服务行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⑦经常出差或到国外旅行的人员。

有了适应症就会有禁忌症,,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怀孕 3 个月以上的孕妇应谨慎使用流感疫苗,除此之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①对鸡蛋或疫苗其他成分过敏者。②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③怀孕 3 个月以内的孕妇。④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⑤慢性病发作期。⑥严重过敏体质者。⑦12 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⑧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及时处理使用过的纸巾,并及时洗手。勤洗手,经常用肥皂水或清水洗手。

什么时候洗手,洗手时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饭前、饭后,防止疾病从口入。②使用洗手间后洗手,目的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③咳嗽、打喷嚏后,防止病毒和细菌通过手部传播。④外出归来须洗手。⑤室外活动、与宠物玩耍、接触公共卫生设施或物品后。

如何正确洗手?洗手步骤如下:①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②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手缝。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④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插入我院七步洗手法图片)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流感高发季节,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挠病毒的传播,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医院、超市、商场等。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建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好佩戴口罩作业,即做好了防护又保护好他人。

健康饮食:①多饮水,促进代谢。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小豆粥、牛奶、蛋羹、鱼肉等。有助于体力恢复,增强免疫力。③避免辛辣、煎炸等食物。④保持充足的营养,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

加强锻炼:①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布、慢跑、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②保持运动环境的清洁、通风。室内运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闭环境中运动,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③注意保暖,休息。运动前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