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5 月是手卫生科普月,今年是第 17 个世界手卫生日,主题是 :「合理使用手套,关键永远是手卫生。」 提醒我们合理使用手套,强调手卫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预防感染、守护健康的基石。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正确洗手都能有效阻断细菌、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025 年世界手卫生三大目标
规范: 优化手卫生操作,规范手套使用。在 5 个关键时刻确保手卫生依从性达标的同时,根据临床场景和工作流程精准判断手套使用时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重视: 将手卫生纳入国家感染预防与控制(IPC)战略,融入医疗机构标准操作规程(SOPs),并与 WHO 全球行动计划和 2024—2030 监测框架对标。力争 2026 年前将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纳入国家院感防控核心指标(目前全球仅 68% 国家实施)。
环保: 提高公众对手套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和气候影响的认识,尤其是不必要使用手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从源头减少医疗废物,践行绿色健康理念。
戴手套时需遵循标准防护措施和接触防护措施:
何时应该戴手套、何时不应该戴手套,世卫组织《拯救患者:清洁双手指南》中介绍了帮助决定何时应该(或不应该)戴手套的手套金字塔。
手套金字塔提供了一些不需要戴手套的临床例子,以及需要戴清洁或无菌手套的临床例子。无论是否需要使用手套,任何适宜的时候必须执行手卫生操作。
戴无菌手套: 外科手术、阴道给药、有创放射检查、血管穿刺操作(中央导管)、制备全肠外营养液和化疗药物。
临床中戴检查手套: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可见的体液干燥污渍。
1. 直接接触患者:接触血液、接触粘膜和不完整皮肤、可能存在高传染性和致病性微生物、传染或紧急情况、静脉穿刺和移除导管、采血、静脉导管拔管、骨盆和阴道检查、从非密闭式气管插管吸痰。
2. 间接接触患者:清理呕吐盆、传递或清理器械、传递污物、清理体液污渍。
不应戴手套:除非需要接触防护,没有暴露于血液或体液或污染环境的风险。
1. 直接接触患者:测量血压/体温/脉搏、皮下或肌内注射、为患者洗澡或穿衣、转运患者、眼部耳部护理(无分泌物)、任何没有血液渗漏的静脉导管操作。
2. 间接接触患者:使用电话、书写病例、分发口服药、分发或回收患者餐盘、更换患者床单、放置无创呼吸装置或吸氧管、搬动患者使用的设备。
参考内容:《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1-202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