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种痛比死还难受啊!」 这是 101 岁的王奶奶(化名)被推进湖州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门诊时说的第一句话。她蜷缩在轮椅上,双手死死按着左侧脸颊,表情痛苦——由于三叉神经痛剧烈发作,她已经 三天无法进食、无法刷牙,甚至连张口说话都会诱发剧痛。这种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疾病,让这位百岁老人的生命质量跌入谷底。
疼痛科团队经过仔细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第 1、2 支痛」。 针对王奶奶的情况,疼痛科团队决定 实施局麻下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
术中,医生在 CT 引导下,将射频针精准穿刺至三叉神经半月节,通过低频电流诱发「疼痛复制区」,确认靶点与患者疼痛区域完全吻合,随后采用 75℃ 可控温度进行射频消融,选择性破坏痛觉纤维,保留触觉功能。术后王奶奶 疼痛评分从 9 分降至 2 分,可正常交流,术后 1 小时已经能自主进食。
01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面部最重要的感觉神经,分为三支,分别支配额头、面颊和下颌区域。当血管压迫、肿瘤或炎症刺激三叉神经时,可能引发剧烈的阵发性疼痛。
02 疼痛特点:刀割、电击、烧灼感
突发突止: 疼痛毫无征兆地袭来,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能因说话、咀嚼、刷牙甚至微风拂面而触发。
痛感极致: 疼痛评分(VAS)可达 7-10 分(满分 10 分),远超分娩痛。
心理重创: 长期疼痛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出现「疼痛性失能」——患者因恐惧疼痛而拒绝进食、说话。
03 高危人群与治疗困境
中老年高发:50 岁以上人群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
传统治疗局限: 卡马西平等药物可能引发头晕、肝功能损伤;开颅微血管减压术虽有效,但高龄、基础疾病患者难以耐受。
01 「三要」原则
要早诊早治: 疼痛超过 1 个月未缓解,需尽早就诊。
要精准评估: 通过 MRI、神经电生理等明确病因(血管压迫、肿瘤等)。
要个体化治疗: 根据年龄、健康状况 选择药物、射频或手术方案。
02 「三不要」禁忌
不要硬抗: 长期疼痛会导致中枢敏化,治疗难度倍增。
不要滥用止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对神经痛无效,盲目用药伤肝伤胃。
不要轻信偏方: 可能延误病情。
疼痛不是「老年人的宿命」。
现代医学已拥有多种「破痛利器」,越早干预,越能避免神经不可逆损伤!
通过科学治疗,让每一份疼痛都有解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有尊严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