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胆管位于我们身体的深处,由于它的位置很隐匿,如果胆管长了肿瘤,往往发现问题的时候都是很晚期,甚至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那么,面对不可切除的胆管癌该怎么办?患者的生存质量怎样来提高?经内镜
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胆管位于我们身体的深处,由于它的位置很隐匿,如果胆管长了肿瘤,往往发现问题的时候都是很晚期,甚至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
那么,面对不可切除的胆管癌该怎么办?患者的生存质量怎样来提高?
经内镜胆管内射频消融术,你听说过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又会给患者带来什么获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筱凤做客《相约健康》
随着时代变化,消化内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临床上发现胆胰管结石和消化道肿瘤的病人越来越多。张筱凤带领团队从 2014 年开始实施,围绕胆管癌目前治疗的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前瞻性队列设计探讨了经内镜胆管内射频消融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二是国内率先使用并评估光动力疗法治疗肝外胆管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三是国内首次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穿刺引流,对 ERCP 失败后胆道减压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四是国内首次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论证了生长抑素用于预防 ERCP 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安全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张筱凤团队的科研成果「经内镜胆管内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及相关技术」,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 项,该奖代表了浙江省科技领域最高荣誉。
肝外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难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恶性肿瘤。近 10 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于 50-70 岁人群。
由于其解剖位置较为特殊、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多因发展至严重的梗阻性黄疸而就医,往往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手术可切除率仅为 20%-30%。绝大多数胆管癌患者因梗阻性黄疸、胆道感染、肝功能衰竭而在短期内死亡,平均生存期仅为 8 个月或更短。
经内镜胆管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这项研究的突破,可有效延长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治疗,在基础及临床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那么,什么是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是通过电极发出高频射波,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振荡撞击而产生 80~120℃ 的热量,快速使组织气化最终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并可使肿瘤坏死周围形成一个反应带,切断肿瘤的血供,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专家介绍
张筱凤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消化病院院长、主任医师 教授、杭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女医生专委会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人工智能学组副组长、杭州市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分会主任委员。
主攻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善于各种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如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良恶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治疗,胃造瘘术等。尤其擅长ERCP诊治胆胰疾病,如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胆道良恶性狭窄,急慢性胰腺炎等,开展肝门部狭窄的多支架引流,胰管结石,胰腺分裂症,消化道改道术后ERCP,超声内镜引导下胆胰管穿刺引流(EUS-BD、EUS-PD),Spyglass直视下胆胰管诊治,胆管肿瘤射频消融(RFA)等多项高难度的内镜治疗。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