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10
原创

多动?学习困难?难道孩子真的不够好?警惕多动症!

「医生,我家娃整天像个小猴子,上蹿下跳动个不停,不能安静坐上一分钟,这只是活泼吗?」

「我孩子上课总是东张西望,小动作多,不是玩儿橡皮就是转笔,我该怎么办?」

「孩子总是闲不下来,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做事有始无终……」

这类孩子,在家让家长操心,在学校让老师头疼。难道他们真的不够好?还是不够聪明?我们要警惕多动症哦!

患儿上述行为是正常儿童的多动还是行为问题?

鉴别的关键点是上述行为是否造成社会功能损害:患儿存在持续的多动、冲动和注意力缺陷行为,其行为导致学业成绩不良、同伴关系不佳等,属于与多动症有关的问题行为。

知识点:正常儿童的多动行为

3~6 岁儿童尤其是男孩,也常常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但是,这些儿童的多动常常处于外界无关刺激多、疲劳和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缺乏训练时。此外不善于注意力转移、平时没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这些儿童没有社会功能受损,学习成绩以及与同龄儿童交往均正常。他们的多动常常在环境允许的场合,在不允许的场合常常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而且其多动多数是有目的性的,有的是为了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学龄期儿童出现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多动性行为,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思路:本例患儿自幼出现持续性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现象,与社会环境不相互适应,造成学业和同伴关系不良,应首先考虑多动症。此外,学龄期儿童的多动样行为还常常需要与适应障碍、品行障碍、智能障碍等进行鉴别。

1、适应障碍

由于严重的生活应激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搬迁、转校等,均可造成孩子的适应障碍,可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但适应障碍的病程通常在 6 个月以内。

2、品行障碍

这类儿童表现出明显的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或道德标准行为,损害个人或公共利益,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特征,单纯的品行障碍儿童没有注意缺陷和多动表现,但是 21%~45% 的多动症患儿可与品行障碍共存。

3、智能迟缓

智能迟缓的儿童常常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多数 ADHD 儿童的智能大多正常,少数在临界水平,且可能存在明显的智能结构不平衡,个别智力因子低下。

本病例患儿的核心行为症状是什么?

思路:根据病史,本例患儿行为学的核心症状是自幼出现持续性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现象,持续时间长,与社会环境不相互适应,造成学业和同伴关系不良,故可考虑上述行为可能与多动症有关。

家长对多动症的孩子应采取什么态度?

当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后,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1、正确认识

作为多动症孩子的家长、对多动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并不能控制自己,因此不能将小儿的病态行为误认为是「不好学」、「故意捣乱」等,也不要感到羞耻,要有耐心和信心,可以这样想「我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有良好的精力,只是注意力差点」。同时要努力学习有关多动症的知识,掌握多动症儿童的心理。

2、关心体贴

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和其他病儿一样需要得到关心和体贴。因此,家长要给与孩子更多父爱和母爱。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玩,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自己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不要自卑、羞愧,更不要自暴自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向好同学学习,不要结交有不良行为的朋友。

3、学会忍耐

学习上要耐心辅导,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不要过高苛求。多动症孩子多动、冲动,常常惹人,不讨人喜欢,令家长感到不愉快,有时还会使家长丢面子,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忍耐。如果动辄贬低、嘲讽,甚至打吗,不但不起效果,而且有可能加重患儿的心理压力,使症状反而会更加严重。

4、良好行为的养成

应该严格要求和管理,既不要溺爱、放任自流,又不能管教过严,动辄打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规范,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发现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如出现不良行为要及时批评。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做好榜样。

5、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建立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改善家庭关系,使孩子在家中感到愉快和温暖。父母双方对如何教育孩子的意见要保持一致。在家中生活要规律,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让孩子按时起床、就餐、就寝等,增加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

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将孩子的病情及时反映给医生,对于需要服药的患儿,应按医嘱给孩子服药并仔细观察其药物效果及反应,服药期间应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防止过度疲劳和各种疾病。对于服药治疗的患儿,家长要密切注意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同时要有长期服药的思想准备。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