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春光明媚
你却不敢开窗享受春风
朋友相约赏花
你只能戴着口罩远远观望
清晨人还没醒
先被连续十几个喷嚏轰炸
纸巾堆成小山,眼睛红肿如桃...
这不是矫情
而是数千万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真实日常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在近 20 年之内快速增长,其平均发病率已达 10%。
据《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 年修订版)》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成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约为 17.6%,儿童更高(约 15.8%)——儿童因长期鼻塞导致颌面发育异常,青少年因频繁炎症引发鼻窦中耳连坐的案例屡见不鲜。
按总人口推算,中国患者总数可能超过 3 亿,是全球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国家之一。
而春天,对过敏性鼻炎人群,就是一场生存挑战。
空气中潜伏的过敏原与人体脆弱的免疫防线在此刻激烈交锋,演变成过敏性鼻炎的集中爆发。
春季杨树、柳树及花草进入授粉期,单株花粉量可达数百万粒,随风扩散数十公里。花粉进入过敏者鼻腔后,会刺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炎性物质,引发鼻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导致喷嚏、鼻塞等症状。
春季气温回升,湿度增加,尤其南方城市进入回南天和黄梅季节,高湿度让尘螨在床品、地毯、毛绒织物等处大量繁殖。它们的尸体和排泄物含有强致敏蛋白,随着人们整理床铺或打扫卫生时飘散到空气中,吸入鼻腔。
春季气温波动剧烈且随意,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不仅容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感染,还会让鼻黏膜血管在反复的收缩-扩张中变得脆弱,防御屏障功能显著下降。此时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更易入侵,与免疫细胞激烈反应,形成感冒与过敏的双重打击。
过敏原的「多重暴击」让鼻腔防线崩溃,引发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好在早期通过规范的治疗,比如药物、鼻喷激素、鼻腔护理等等,可以维持良好的身体感觉。
但遗憾的是,一些鼻炎患者却仍陷入了更深的困境——症状反复。很多时候这并非源于疾病本身,而是错误的应对方式在推波助澜。
×误区 1:发作才用药,平时不设防
「等流鼻涕了再喷药,省钱又省事!」
真相:
过敏性鼻炎治疗讲究「治未病」,尤其是像现在春暖花开、过敏高发的季节,在减少接触过敏原的同时,提前使用药物,两者结合事半功倍。
划重点:
■ 对于季节性鼻炎,在季节来临前 2 周开始使用正规药物进行预防,控制症状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 同时做好物理防护+环境控制+鼻腔护理,让防先于治!
×误区 2:见好就收,擅自停药
「喷了三天药不打喷嚏了,赶紧停掉!」
真相: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炎症,症状缓解≠黏膜修复!擅自停药会导致炎症死灰复燃,间断治疗效果也远没有持续长期治疗效果好。
划重点:
鼻喷激素至少连用 2 周,在症状得到控制 2-3 周后由医生评估是否停药进行下一步治疗。
×误区 3:谈激素色变,宁可硬扛
「激素会依赖!会变胖!会伤身体!」
真相:
很多临床指南和研究里已经得出结论:鼻喷药物全身利用度极低,安全性较高,尤其是在儿童身上安全性也是很好的,不会产生全身和局部副作用,所以大家可以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划重点:
遵医嘱使用鼻喷激素是非常安全的,请放心使用。
面对过敏性鼻炎的复杂性和治疗误区,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当预防成为习惯,当治疗科学规范
那些曾被涕泪模糊的春光终将清晰重现
夺回春天的主动权,自由拥抱春风
让每一朵花开,都不再与过敏有关
* 图片来源:包图网、站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