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剧烈胸痛,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一场与气胸的不期而遇。
气胸,这个听起来有些可怕的医学术语,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健康隐患。
那么,什么是气胸?
它为何会发生?
当它发生时,又该如何应对?
气胸是一种肺部疾病,俗称「肺萎陷",主要症状是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正常情况下,肺和胸壁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空隙 (称为胸膜腔),当空气意外进入这个空隙后,内部压力上升,就像给气球加压一样,会把肺组织压瘪,导致肺部无法正常膨胀呼吸。
早期治疗通常需要通过专业医疗手段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帮助肺部重新张开。
原发性气胸 (最常见):多发于瘦高体型的年轻人,尤其是男性。可能和肺表面先天薄弱的小气泡 (肺大疱) 破裂有关,打篮球、举重、剧烈咳嗽甚至大笑都可能诱发。
继发性气胸:本身有肺部疾病的人风险更高,比如慢阻肺、肺结核、肺癌、肺气肿等。
外伤性气胸:胸部被刀刺伤、车祸肋骨骨折等,导致空气进入胸腔。
张力性气胸 (最危险):漏气口形成「单向阀」,空气只进不出,胸腔压力急剧升高,心脏和另一侧肺被压迫,可能致命!
突发胸痛:像被针扎或刀割,可能放射至肩膀或背部;
呼吸困难:轻微活动 (比如爬楼梯) 就喘不上气,严重时无法平躺;
咳嗽:干咳或带少量血丝;
严重时候,会嘴唇发紫、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1、如果遭遇气胸,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2、症状出现时应该立即就医,因为及时治疗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3、在等待救治期间,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动作,以免病情加重。
了解自身状况:如果有先天性囊性肺病史,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肺部状况。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定期锻炼是预防气胸的重要措施。
避免高风险活动:如果已知自己有气胸倾向,应该尽量避免冒险活动,如深潜、自由落体等。
天气与环境因素:在天气变化大时要格外注意身体状况,避免因环境压力变化而诱发气胸。
误区一:气胸只发生在老年人群体?
实际上,气胸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体中。
误区二:气胸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
事实上,通过及时治疗,大多数气胸患者都能康复。
误区三:气胸患者不能剧烈运动?
并非所有的气胸患者都需要终身避免运动,但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