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导致解封之后人的心理状态还沉浸在「混乱」的惯性中,难免会有低落消沉、怀疑过度或无所适从等负面情绪。
因此,在科学防护疾病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式,让自己的心理也「解封」。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已解封,学生们也返校上课了,但仍然需要我们保持稳定的状态,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变化。
那么,如何保持稳定的状态呢?
下面来一起学习下吧。
学生篇
(一)与情绪和平共处
应对紧张、担忧、烦躁等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听音乐、与信任的人倾诉等方式排解。
(二)保持规律的习惯
坚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免疫系统。
▲每日摄取足够的水果蔬菜、豆类坚果;
▲喝足够的水,因为水可以保证我们的基础代谢;
▲多晒太阳,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锻炼;
▲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提高免疫功能。
(三)获取支持,增强互动
保持良好而稳定的人际互动,获得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双方互相理解,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在情绪波动时,可主动与爸爸妈妈、亲人朋友、老师同学诉说当下感受,调节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自己的压力感。
(四)学会行为放松
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可以采取深呼吸放松法、躯体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方法进行缓解。
(五)制定长期目标
我们应以长期目标为导向,将中期、短期的目标细化成每日的固定动作;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细化每天安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用结果激励自己,增强自信心,以挖掘更多潜能,为实现长期目标的质变而积累力量。
(六)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同学们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更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寻求心理老师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等心理热线的支持。
家长篇
(一)帮助孩子养成作息规律
生活节奏的变化,可能会让部分孩子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应激性反应。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正常生活起居规律,同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准确把握孩子心路历程。
(二)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绪波动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发泄,再去共情他的情绪,温柔而又坚定地和孩子谈,避免一般情绪问题演变成情绪障碍问题。
(三)避免信息过载导致心理负担
家长避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及时回应孩子担心的疑问。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疑问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尽量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
(四)科学认识疫情
教育孩子要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信谣传谣。
(五)父母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长辈)自身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