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时爽,问题留不少……(说的是不是屏幕前的你)
节日期间,阖家团聚,免不了美食相伴。但大鱼大肉、海鲜坚果、酒精饮料的「轮番轰炸」,可能让身体亮起红灯。
许多人在大快朵颐后,皮肤突然冒出大片红疹,瘙痒难耐!
有种可能是「过敏性荨麻疹」在作祟!
小编温馨提示:本文仅作科普参考,具体请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食物过敏原激增
海鲜、牛羊肉、坚果、芒果等高蛋白食物是常见过敏原,春节期间摄入量骤增,易引发免疫系统「过激反应」。
·酒精推波助澜
酒精扩张血管,加速过敏原吸收,加重红肿瘙痒症状。
·食品添加剂隐患
腌制食品、饮料中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人工色素可能成为「隐形过敏原」。
·作息紊乱降低免疫力
熬夜聚会、疲劳奔波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触发过敏反应。
皮肤表现:
突发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边界清晰,伴剧烈瘙痒,数小时内可消退但反复发作。
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如眼睑、嘴唇肿胀)、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
西药治疗:快速控制症状
💊 二代抗组胺药(首选)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每日 1 次,嗜睡副作用小,适合白天服用。
💊 一代抗组胺药(夜间使用)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止痒效果强,但可能引起困倦,建议睡前服用。
💊 糖皮质激素(严重时短期使用)
如泼尼松,适用于喉头水肿等重症,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
💊 外用药物辅助
炉甘石洗剂,涂抹可缓解瘙痒,避免抓挠引发感染。
用药禁忌与注意事项
※ 避免饮酒:酒精加重药物副作用(如头晕)
※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需在药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 警惕重复用药:感冒药、中成药中可能含抗组胺成分(如扑尔敏),叠加使用易过量。
※ 不滥用激素药膏:如地塞米松乳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
来自药师的防过敏『小贴士』请收好:
• 过敏体质者: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少吃腌制品。
• 节制饮食:海鲜、酒类适量,多吃新鲜蔬果。
• 备好「应急药」:既往有过敏史者,随身携带抗组胺药。
• 查看食品标签:留意配料表中的添加剂,选择成分简单的食物。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
过敏性荨麻疹虽常见,但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不论何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务必关注身体信号,科学用药,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王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