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下雨了,他死了;雨停了,我死了。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震惊于他口中轻描淡写的『死』,但为了做一个不扫兴的家长,我还是给出了十几种推测的答案。
随后,儿子笑嘻嘻地告诉我谜底:「楼上邻居在家中被杀害,血顺着阳台滴下来,我正在阳台晒太阳,突然鲜血滴下,我以为下雨了,仔细一看居然是血!我吓得大叫,惊动了凶手,没过多久,凶手闯入我家,将我杀害了。」
看着他稚嫩的脸和得意的样子,听着这些描述中打着「推断」幌子却毫无逻辑的内容,我强作镇定。后来得知,这种所谓的推理游戏叫「海龟汤」,正在儿子学校风靡。
——一位小学生妈妈的留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 2025-2027 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这种号称"锻炼逻辑思维"的推理游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校园。
「海龟汤」原本是一款情境推理游戏,由出题者向玩家叙述故事,出题者只能通过「是(对)」「不是(不对)」「没有关系」回答玩家提问,玩家则根据出题者的回答揭开故事真相。
不少玩过的小学生都能复述出含暴力元素的"海龟汤"故事,其中"分尸""虐杀"等更是频繁出现。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内容通常披着"智力挑战"的外衣。
当孩子为猜中"凶手把尸体藏进玩偶"而欢呼时,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心智正在被悄悄腐蚀。
除了线下的小册子,我们更该警惕那些无孔不入的网络信息。
如今,AI 应用已在全民普及,当你家 9 岁的女儿命令 AI,「请给我写几个原创的海龟汤」时,给出的结果同样让人「大跌眼镜」。
以下内容为 AI 给出:
**双重身份**
**汤面**:葬礼上,女子遇见心仪已久的男士,次日她杀死了自己的姐姐。为什么?
**汤底**:该男士是姐姐的男友(或丈夫),女子为得到他而杀人。
**关键点**:葬礼与情感动机的隐藏联系。
触网年龄更小、网络社交更频繁、上网「冲浪」比家长更熟练……
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
「海龟汤」游戏是情景推理游戏的一种,具有「谜面(汤面)」和「谜底(汤底)」,玩家通过逻辑推理和想象力还原故事全貌。
情景推理游戏的吸引力原本在于:
激发好奇心与创造力:儿童通过提问和假设锻炼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考,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
社交互动性:游戏通常需多人合作,促进沟通和团队协作,游戏帮助儿童融入集体、表达自我。
但是,变味儿的「海龟汤」根本不具备上述功能,还会对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市面上广为传播的「海龟汤」题目存在着明显的隐患:
不适宜儿童内容 许多题目涉及血腥、自杀、谋杀、犯罪等情节(如「女孩将妹妹缝入洋娃娃」「男子因误食人肉汤自杀」),可能引发儿童的恐惧、焦虑或模仿行为。
认知混淆与价值观扭曲 儿童尚未形成完整的道德判断能力,频繁接触暴力、欺骗等情节可能误导其对现实行为的认知。
过度沉迷与注意力难以集中 部分儿童可能因此沉迷游戏,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忽视学业乃至厌学,甚至出现害怕独处、睡眠障碍。
家长需要『正向引导』,可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规避风险:
内容筛选与适龄性判断:
选择主题健康、逻辑性强的题目(如「科学谜题」「友谊故事」),避免涉及恐怖或暴力元素。
亲子共玩与价值观引导:
家长参与游戏过程,帮助孩子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困境。结合游戏讨论现实中的情绪管理和社会规则,如「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求助?」
利用游戏培养核心能力:
鼓励孩子设计原创谜题,提升创造力和叙事能力。通过提问训练批判性思维,如「这个推理是否有逻辑漏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