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7
原创

久烧不退?警惕披着感冒外衣的「川崎病」

近日,我院转入一名发热三天的五月龄男性患儿,其因反复低热至外院检查,建议住院治疗,考虑到小朋友抵抗力较弱,住院时易发生院内感染,担心「病上加病」,家长决定将小朋友转诊至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入住儿科独立病房,避免交叉感染。

久烧不退?警惕披着感冒外衣的「川崎病」
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儿科病房

入院后患儿仍反复高热,最高体温达 40.1℃,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儿科团队查体发现双眼球结膜充血、一过性皮疹、右侧颈部可触及 2 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口唇皲裂、舌面可见点刺样改变、手足指端稍硬肿等川崎病典型病症,结合实验室结果确诊川崎病。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 6-18 个月的婴幼儿,男孩的发病率比女孩高,1967 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因此命名为川崎病。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无从预防。且常常伪装成「高烧」、「感冒」导致误诊,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让很多家长和儿科医生感到「头疼」。

出现这些症状需高度警惕川崎病:

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送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发烧:川崎病最常见的症状,持续发热 5 天以上,且体温维持在 38.5℃ 以上,同时经抗生素治疗无效。

皮疹:通常在发病 2-3 天后出现,身上出现多种形状皮疹、弥漫性红斑,一般没有水疱或结痂,会阴部出现皮疹是川崎病的特征性变化,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接种卡介苗的部位发红需要高度警惕。

口舌:红嘴唇、干裂,出现味蕾突起泛红的草莓舌样。

黏膜:眼白发红充血,但没有眼分泌物。

淋巴结:颈部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一般无痛。

手脚:该症状通常出现得比较晚,急性期宝宝容易出现手脚发红、肿胀,恢复期指甲周围出现脱皮。

多学科讨论川崎病治疗方法

由于川崎病无法依靠特定的检查诊断,必须依靠症状表现是否符合病症诊断条件进行确定,因此难免发生误判或延迟诊断的情形。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儿童中心主任孙云霞医生组织儿科团队进行了病例讨论,力求减少诊断误差,群策最佳治疗方案。

孙云霞医生指出:婴儿发生冠状动脉瘤的风险增加,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未完全达到诊断标准而导致治疗延迟,小婴儿(<6 月龄)出现 IVIG(静脉丙球)抵抗及发生冠脉扩张的风险大,可能需要再次使用 IVIG、上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Kobayashi 评分 ≥ 5 分的儿童容易出现 IVIG 抵抗,在最初治疗中加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对这些宝宝更有利。所以我们对宝宝进行了 Kobayashi 评分,所幸宝宝的 Kobayashi 评分为 4,根据文献报道,不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使用 IVIG 治疗。

由于患儿确诊川崎病症状明显,需要尽早开始治疗,当前主要治疗目标为控制全身血管炎症,加之川崎病最大的危害为损伤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和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潘以韵医生认为需要同步减少冠脉损伤和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以及血栓性阻塞。

目前对确诊的川崎病医学界已有既定的成熟治疗方法,基于团队探讨,孙主任根据指南及临床经验指示,尽快采取治疗措施,12 小时内完成 2 g/kg 的丙种球蛋白静滴注射,以调节体内免疫反应,不仅可以退烧还能有效降低对心脏的危害。同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

由于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钟颖医生从疫苗接种和后续护理的角度给出专业建议。

疫苗接种: 接种含麻疹、腮腺炎、风疹(例如麻腮风疫苗等)和水痘的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建议使用球蛋白后 11 个月接种。因患儿出院后需服用 6-8 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长期治疗的儿童,患 Reye 综合征(儿童在病毒感染康复过程中的罕见病,会影响身体所有器官,对肝脏和大脑带来的危害最大,如治疗不及时会很快导致肝肾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的风险可能增加,建议满 6 月龄后接种流感疫苗。

随诊五年: 所有川崎病患者均需定期复查,由于患儿两次心脏超声显示冠状动脉均无受累,建议随访时间为病程 1 个月、2-3 个月、6 个月、1 年和 5 年。

谨遵医嘱按时服药: 川崎病患儿痊愈出院后,仍需口服阿司匹林 6-8 周,绝不可私自停药,如未遵医嘱完善治疗疗程,可能增加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的风险。

川崎病因其「伪装性」,家长难以早期发现,延误后续治疗,本次儿科团队对患儿进行了全面评估,及时发现了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并迅速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

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儿科团队将以此次诊治经验为宝贵财富,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期为更多的患儿带来希望和健康。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