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20
原创

孩子总打人,家长怎么办?

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不少家长说,小朋友入学以后,经常被「请家长」。不是把小朋友推倒了,就是抢小朋友的东西……家长每天不是在道歉,就是在去道歉的路上。

认知理解跟不上可以 慢慢来,但攻击行为,可能会直接导致孩子被学校拒之门外。

那么,什么是攻击行为呢?

攻击行为可能是言语上的也可能是身体上的。推、拍、抓、掐、踢、吐、咬、威胁、侵略、羞辱、闲话、攻击、辱骂、欺负、毁坏和破坏都是攻击性行为。这些攻击行为,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行为呢?

儿童使用攻击性行为有不同的原因。 攻击行为是典型问题行为的一种,与自我伤害的原因有很多相同点,如:获得想要的东西或活动、获取关注、宣泄负面情绪、表达需要、逃避任务等等。

攻击行为的目的性更强,常常是为了获取明确的一件物品。当孩子对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等感兴趣,但又不会正确表达或者表达希望后被拒绝时,他们会通过攻击行为快速获得想要的东西,从而认为这是最「好」最快获得满足的方式,进而强化了攻击行为。  

另外,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很直接的关系,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常使用打骂的方式,那么孩子很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每当遇到不满足的事情时也会选择攻击行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有需求时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怎么处理攻击行为呢?

有些孩子在家里就出现过攻击行为,但有些家长不以为然,没有及时制止和纠正,就会导致孩子的认知偏差,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孩子也会把这种问题带到学校,在学校也会频繁出现攻击行为。

因此,如果孩子正在进行攻击行为,首先要马上制止,以免造成伤害。此外,还需要评估行为的严重性,确定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01 提升孩子沟通能力

如果孩子是因为表达能力不足,或者不懂社交规则等,这需要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比如:告诉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时,可以说「能不能给我玩一会儿」,尽可能事先和小朋友做好沟通。当孩子提出请求时允许他(她)玩,及时给予正面强化。

此外,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零食或玩具等物品跟同伴交换,用正面行为替代错误行为。

当孩子了解到可以通过这么多方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不会单一地依赖攻击行为了。

02 训练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有攻击行为,往往说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特别是遭遇外部刺激的情况下难以克制情绪。因此,训练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也很重要。比如:教会孩子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应激状态时,使用深呼吸、数 123 等方式让自己从应激状态中平静下来,或者马上离开激起怒火的环境等。

如果孩子年龄很小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可以在孩子出手之前给予语言指引,或者带离那个场所,避免孩子再次出现攻击行为。

03 奖励和惩罚都要用

用攻击行为获取想要的物品,也是对攻击行为的一种强化,用惩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有效地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比如,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后,不但不能得到想要的物品,甚至需要让他(她)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导致自己被剥夺一定的游戏时间。

同时,如果孩子成功控制了自己的冲动行为,或成功用正面行为替代了错误行为,一定要及时夸奖或物质奖励,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

在实际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某一问题行为,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切不可太「刻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