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1-17
原创

女性健康 | 指数这么高?「粉红杀手」之一的它为何频上热搜

在说起这个话题之前 ,是因为关注到的一组报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指出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而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 ,特别强调两大「粉红杀手」之一乳腺癌的高发态势 , 因此促进妇幼健康保护活动是促进妇女儿童保护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维护生殖健康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23 岁女孩患乳腺癌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肿块、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个结局?

据姑娘自述:自己经常熬夜追剧、打游戏到深夜,暴饮暴食、存在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医生表示,尽管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等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关联性最强的还是生活作息。相关研究发现,癌细胞最初处于「起始」状态,只有当受到「刺激」后,才会迅速增殖而发病,像碳酸饮料、脂肪、蛋白质等摄取量过多,熬夜、疲劳等因素,都是乳腺癌的「刺激剂」。

每 8 个女性当中就有一例乳腺癌患者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乳腺癌显著特征。

但是,乳腺癌早起发现是完全可以被医治的。总体 5 年生存率 82%,较 10 年前已提升 7.3%。

目前,技术的空前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乳腺癌的早期预后、治愈率成效显著。、

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 20 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主要集中于特大城市、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为何城市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农村地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因素:

1、城市女性面临着更高的生活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加重了负担。

2、饮食习惯:快餐式、外卖式饮食让消化器官承受巨大压力;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会导致饮食营养不均衡,改变内分泌代谢。

3、吸烟、被动吸烟、酗酒次数增多。

4、负面情绪,精神心理等因素,有资料显示,乳腺癌发病前多数病例长期处于劣性刺激导致的抑郁状态。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会给人造成精神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当这些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身心疾病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基于以上表述,城市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女性。

典型症状、不可忽视

莫等转移、为时已晚

乳腺癌患者中晚期会出现恶病质的表现,可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转移出现转移灶的症状,以肺、胸膜、骨、肝、脑为主。

肺及胸膜转移:

肺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常表现为双侧多发性结节。患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症状。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咳嗽、疲乏、虚弱、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胸痛。

骨转移:

骨转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及长骨,亦可出现在肩胛骨、颅骨等部位,主要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

肝转移:

肝转移灶较小时,并无特殊症状,当肿块较大,或范围较广时可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食欲下降、腹胀等,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脑转移:

脑转移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转移。脑实质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可出现癫痫发作。脑膜转移主要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颅内压增高等。

一份占比、一份健康

想你所想、愿你安康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乳腺检查项目包括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和乳房外科检查。而在这些检查项目中,30-39 岁女性群体最多 ,占比为 33.53%、以下依次为 18 岁-29 岁、40 岁-49 岁、 50 岁-59 岁和 60 岁以上。

当前 ,促进农村地区女性健康筛查旨在唤醒自身对身体情况的重视。加强对乳腺癌的早筛、 早诊、早治 ,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思维转变 ,以及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 ,也是防止因病返贫、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其次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远离乳腺癌;提高乳腺癌早筛意识,尽早诊断、治疗;乳腺癌是可以预防的,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基因检测。随着科技的进步,预防的方法、治疗的药物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预防、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早诊预防是关键

治疗方案在身边

乳腺钼靶广泛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其优势在于看钙化灶,尤其是一些细小钙化灶(可能是极早期乳腺癌的表现)。

乳腺超声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够对肿块的性质做出判断。年轻、妊娠、哺乳期妇女,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乳腺癌的分期评估,对发现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及评价病变范围有优势。

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当是不囿于家庭 ,不囿于他人、不囿于纷繁琐碎;

却当囿于旷野、 囿于山川湖海、 囿于广阔天地。

爱自己,从一份健康检查开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