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1-06
原创

【科普】世界早产儿日,关注早到的天使宝宝

新生命的诞生给无数家庭带来喜悦和希望,通常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孕育足够的时间。

但有一群宝宝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爸爸妈妈见面,组织器官还没发育成熟便提前来到人间,这群「早到的天使」在医学上被称为早产儿宝宝。

与足月儿相比较而言,早产儿宝宝的成长可能会相对艰辛一点,需要得到更多来自父母及社会层面的关注。

因此,设定了每年 11 月 17 日为世界早产儿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群「早到的天使」。

什么是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 28~37 周之间出生的新生儿,他们大多天生羸弱,出生后即被送入新生儿科/NICU 抢救,出院后绝大多数的早产儿通过早期干预治疗,生长发育水平能追赶上足月同龄儿,部分以后可能存在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多动、学习困难等问题。

早产儿分类

1. 低危早产儿: 胎龄 ≥ 34 周且出生体重 ≥ 2000 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 高危早产儿: 胎龄<34 周或出生体重<2000 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早产儿特点

1、早产儿体重大多在 2500 g 以下,身长不到 47 cm。

2、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而且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

3、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很容易呛乳而发生窒息或者是吸入性肺炎。

4、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

5、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而且基础代谢低,再加上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

6、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严重感染等。

早产儿易出现的营养及生长问题

1、早产儿贫血

2、营养不良(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

3、早产儿代谢性骨病

早产儿易出现神经、发育问题

1、运动发育迟缓、运动不协调、脑瘫等 

2、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

3、神经及情绪发育问题

4、行为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等

早产儿宝宝早期干预治疗

早期干预是通过对早产高危儿进行各种感知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早产儿的自理能力的各类训练,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

【科普】世界早产儿日,关注早到的天使宝宝

(图为儿保科杨海虹医生开展早期教育集体课)

对于不同时期的宝宝,

我们有相应的早期干预的方法

1

新生儿期: 

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 本体觉刺激(被动操,主动运动)。

2

婴幼儿期:

1、育儿刺激和玩耍         

2、早产儿干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3、家庭干预:家庭干预与专业机构训练交替,父母的重视和创造良好环境是关键。

【科普】世界早产儿日,关注早到的天使宝宝

(儿童保健科早期干预学习班)

早产儿宝宝是带着高危因素出生的,在成长过程中又极其容易出现生长发育偏离问题,因此定期的随访管理非常重要。

早产儿出院后,家长需要定期带其到医院体检,接受喂养及发育指导,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发育评估和疾病筛查与治疗。至少随访至校正年龄 2-3 岁。

(1) 低危早产儿: 建议出院后至矫正 6 月龄内每 1-2 个月随访 1 次,矫正 7-12 月龄内每 2-3 个月随访 1 次,矫正 12 月龄后至少每半年随访 1 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2) 高危早产儿: 建议出院后至矫正 1 月龄内每 2 周随访 1 次,矫正 1-6 月龄内每 1 个月随访 1 次,矫正 7-12 月龄内每 2 个月随访 1 次;矫正 13-24 月龄内,每 3 个月随访 1 次;矫正 24 月龄后每半年随访 1 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矫正 12 月龄后,连续 2 次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正常,可转为低危早产儿管理。

愿所有早产高危儿宝宝

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

本院的儿童保健科设立了早产儿高危儿专科,为家长们提供早产高危儿随访,请家长携带 新生儿出院病历和宝宝保健手册就诊。

供稿:儿童保健科 李琴、杨海虹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