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28
原创

「舆众不同,指鼠为鸭」引人深思的同时还需预防这项疾病

前不久,一则「江西某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画面的饭菜中,疑似有「异物」出现。学院发布通报,回应称饭菜中的「异物」确认为鸭脖。然而,「指鼠为鸭」引起了网络热议。经江西省相关单位联合调查,确认为鼠头。

就此次事件给大家介绍若吃到染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会引发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为高发区,鼠类(家鼠和野鼠等)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大部分患者 1~3 月完全恢复,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

疾病症状

此病潜伏期为 5~46 天,一般为 1~2 周。典型表现有;发病急,有发热(38~40℃),眼结膜充血,重症患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以下为发病阶段:

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 1~2 日内可达 39~40℃ ,热型以弛张热及稽留热为多,一般持续 3~7 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低血压期: 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 4~6 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少尿期: 少尿期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舆众不同,指鼠为鸭」引人深思的同时还需预防这项疾病

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此期尿量可达 4000~8000 ml/d 少数可 15000 ml/d 以上。

「舆众不同,指鼠为鸭」引人深思的同时还需预防这项疾病

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恢复为 2000 ml/d 左右,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舆众不同,指鼠为鸭」引人深思的同时还需预防这项疾病

传播途径

此病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目前认为其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可有以下几种:

⒈呼吸道:含汉坦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⒉消化道:进食含汉坦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⒊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⒋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⒌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等。

注意事项

流行性出血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与鼠的活动、密度、与人接触机会有关。若有可疑鼠的接触史,应高度警惕,立刻就医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可正常,第 3 天后逐渐增高,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现类白血病反应。第 4~5 天后淋巴细胞增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发热后期到低血压休克期,可见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第 4~6 天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并可见尿膜状物。

3.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检测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 IGG 抗体滴度 4 倍以上增高,或检出汉坦病毒 RNA,可以确诊。

疾病预防

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疫情监测。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袁雯 赵雄 严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