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30
原创

西安市中医医院讲讲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肠息肉

一周前王先生因为便秘在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做了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他的乙状结肠上有一个大小约 0.6x1.0 cm 的息肉样隆起,这个息肉样隆起让李先生很担心,那息肉到底是个什么?息肉会不会恶化?长了息肉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肛肠科常见病之肠息肉。

01 定义

肠息肉: 凡是肠粘膜表面突入肠腔的局部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肠息肉,简单理解就是肠子上长了个肉疙瘩。

02 病因

①饮食因素:抽烟、饮酒、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者更易有肠息肉;

②基因遗传因素:尤其是有大肠癌家族史或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③炎症刺激;

④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⑤不良生活习惯。

03 分类

肠息肉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

①腺瘤性息肉:多见,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性息肉是发生于结直肠的良性肿瘤,50%~70% 的结直肠癌由腺瘤恶变而来,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

②错构瘤性息肉:这种息肉体积较大,充血明显,多有蒂,易糜烂,一般不会癌变。

③增生性息肉:一般较小,直径大多<5 mm,全结肠分布,其发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近年研究发现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④炎症性息肉:这种息肉体积小,无蒂或亚蒂,一般不会癌变。

04 症状

①肠息肉在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表现为大便习惯异常比如便秘或腹泻,腹部隐痛等现象。

②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带血、黏液血便、腹痛、胀气、体重减轻或伴有里急后重感、甚至肠道外等症状

③较大的息肉可能造成慢性贫血,较大的有蒂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的症状。

05 治疗

由于肠息肉的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往往不重视肠息肉的治疗,但是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明确为癌前病变,其他类型的肠息肉长的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可能变成肿瘤,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几乎可达 100%,而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 2 位、患病率第 1 位的恶性肿瘤,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肠息肉的治疗。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早发现早切除是降低息肉的关键。

①对于直径小于 0.5 cm,尤其是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增生性息肉,可先定期复查电子结肠镜,不予切除。

②对于直径大于 0.5 cm 的肠息肉,不论是腺瘤性息肉,或是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都应择期尽早切除,切除方法有:

(1) 经内镜息肉切除:这是肠息肉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常用的有内镜下套扎术、高频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2) 腹腔镜肠息肉切除术。

(3) 传统的开腹手术。

(4)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③肠息肉的性质需切除后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④做完切除手术后需每 1-3 年复查一次电子结肠镜。

那应该如何预防肠息肉呢?

肛肠二病区孙林梅主任医师建议:

规律的早餐、多吃蔬菜、豆制品和水果可降低肠息肉的发病;

适当运动,每周坚持体育锻炼 ≥ 4 次;

保持大便规律通畅;

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

定期复查肠镜:尤其是年龄>40 岁的人必须做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肠镜检查正常的,可 3-5 年复查一次;肠镜检查有息肉的,需要切除的尽早切除,并半年后复查肠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