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17
原创

老年人秋冬季护肩小贴士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肩关节疼痛原因之一,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肩袖损伤的发病率约为 28%-40%。

55 岁的王阿姨是个羽毛球爱好者,每隔几天都会和「球友们」相约打球。近段时间来常感觉自己右胳膊疼痛,无法上举,在网上搜索一番后,认为自己患了「肩周炎」,觉得自己忍一忍就好了。于是每天进行爬墙、甩手等高强度康复锻炼,也尝试了针灸、理疗和推拿,但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愈加严重,活动越来越困难,渐渐地影响了生活,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不能梳头发,自行穿衣服也变得困难起来,不得已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是「肩袖损伤」!

什么是肩袖损伤?

肩袖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肩膀上的「筋」,是包绕于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形状类似「袖套」,位于骨骼和肌肉的中间,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条肌腱组成。这四部分中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牢牢抓住肩关节,为肩关节的旋内、旋外和上举提供动力,满足了日常肩关节大范围的运动需求。

肩关节作为人体最不稳的关节,正常的肩袖结构为盂肱关节提供了稳定性,意义重大。肩袖损伤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肩袖全层或部分损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肩关节疼痛原因之一,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肩袖损伤的发病率约为 28%-40%,80 岁以上老年患者可达 62%。肩袖损伤若不及时就诊,会引起巨大肩袖撕裂等情况,就需要关节置换治疗。

老年人秋冬季护肩小贴士

哪些人容易发生肩袖损伤?

王阿姨回忆最近也没有受伤,为什么发生肩袖损伤呢,又有哪些人容易发生肩袖损伤呢?

1、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由于肩峰下间隙狭窄或骨质增生,肩峰及肩峰下组织在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时与肱骨大结节发生撞击,损伤肩袖组织,多见于肩关节长期做前屈、外展、外旋等高举上肢动作,如羽毛球、棒球、乒乓球、游泳、健身操爱好者等。

2、  肩关节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肩袖组织也不断老化、缺血,质量变差,轻微的创伤就易发生肩袖损伤,这也是目前很多患者的病因所在。

3、  肩关节外伤:很多年轻患者常因此发生肩袖损伤,肩关节骨折、脱位、不正确姿势健身,肩部扭伤、摔倒时手撑地、乘坐公交地铁时手拉吊环急刹车、遛狗时狗狗突然牵拉等都很有可能合并肩袖损伤。

4、  其他原因也会引起肌腱组织的损伤,比如糖尿病等。

肩袖损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1、  肩袖损伤症状不典型,会出现肩关节的疼痛,尤其是做上举动作或对抗阻力时疼痛明显,初期呈间歇性,休息后可减轻,后期逐渐加重,存在肩关节外展 60°-120°的疼痛弧。部分人也有压痛、夜间痛,影响睡眠,不能侧卧,很多患者常常痛醒数次。肩袖完全撕裂时也可能没有疼痛表现。

2、  肩关节无力:肩关节上举困难,主动活动受限,严重时手臂难以举过头顶,无法梳头,影响生活,长期会引起肩袖肌群萎缩。

老年人秋冬季护肩小贴士

肩袖损伤该如何治疗?

肩袖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轻度肩袖损伤或活动量小、功能要求低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包括:

1、  休息制动,减少引起症状的动作。

2、  康复理疗(包括:超短波治疗、磁疗、脉冲治疗、直流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红光治疗等)以及合理适量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包括增强肩关节稳定性锻炼、正确肩关节活动姿势等)。

3、  口服或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4、  局部痛点封闭治疗

5、  PRP 注射等

若保守治疗一段时间不能缓解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主流手术方式采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清理、肩峰下减压、肩袖修补术等,借助关节镜设备,通过肩关节的几个直径 0.5 cm 左右的小切口进行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术后遵医嘱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可取得非常好临床疗效。

老年人秋冬季护肩小贴士

平时我们该如何保养肩关节?

1、  科学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掌握正确发力姿势,增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护关节稳定性。避免频繁过度使用肩关节,背包不易过重。

2、  注意热身,及时拉伸。长时间不活动,肩关节的柔韧性会降低,因此每日拉伸肩关节对保护肩关节以及预防肩关节疾病至关重要。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凉后肩部肌肉挛缩,韧性降低,关节活动受限,容易受伤。

4、  任何活动都应在自身耐受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适量活动,循序渐进,不要盲目追求动作的难度与极限,一旦活动中出现肩部不适,立刻减轻运动强度,休息。

最后建议大家一旦肩关节有疼痛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尽早对症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