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01
原创

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学哲团队成功完成复杂骨肿瘤保肢重建术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联合周围血管科、麻醉手术部成功为一名肾癌肱骨近端骨转移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实施了肿瘤周围血管介入栓塞、广泛瘤段切除、定制化肿瘤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肩关节软组织重建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吴某某,68 岁,2 年前诊断为肾癌,一直规律进行靶向治疗,今年 1 月初患者突然出现右肩部疼痛,疼痛逐渐加重,胳膊不能抬起,轻微活动后就会感到剧烈疼痛。

在外省检查诊断为肩关节骨转移瘤并建议手术治疗,但巨大的肿瘤,复杂的重建与出血风险让多家医院望而却步。后经过多方咨询,患者慕名找到一附院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组组长韩学哲教授。

入院后,韩学哲、边卫国教授团队利用基于 CT 数据人体复杂结构可视化技术,以三维、立体的图像清晰真实还原了肿瘤组织的大小、三维空间构象及其与周围大血管、重要神经的关系。

可视化技术显示该肿瘤组织血运极其丰富,有多根较粗动脉血管供血,如果对这些血管不加以干预,贸然手术,无疑会造成术中大量出血,影响手术视野,导致手术无法进行,严重者造成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学哲团队成功完成复杂骨肿瘤保肢重建术
肩关节 MRI 和 CT 示:右肩关节失去正常形态,并可见巨大肿块,肱骨近端及肱骨头骨质破坏溶解
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学哲团队成功完成复杂骨肿瘤保肢重建术
可视化图像正面观和背面观(图中黄色部分为肿瘤组织,蓝色为静脉,深红色为动脉)

肩关节作为全身最灵活的一个关节,其稳定性非常重要,解剖结构异常复杂,想要实现良好的术后功能就要尽可能保留周围的组织。

但同时,该患者右肩部肿瘤体积巨大,侵犯肩关节周围多个组织间隙与重要结构,只有「无瘤操作」可有效减少手术后恶性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这就要求在肿瘤边界外切除,而且要完整切除,避免切除时肿瘤破溃或者碎裂造成肿瘤污染。巨大的肿瘤将肱动脉、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等重要血管神经组织推挤到一侧,将腋神经及旋肱血管推离其原有的解剖位置,稍有不慎,损伤血管神经,有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丧失甚至是截肢。

面对种种困难,利用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依据肿瘤切除的规范和原则,团队模拟、测量和设计了肿瘤切除范围。根据切除后的骨缺损情况,为患者量身设计、定制了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

同时,韩学哲、边卫国教授术前就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周围血管科马强教授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讨论。

在手术前一天,血管外科马强教授团队通过微创血管介入的方法,将肿瘤组织表面的血管进行了栓塞,造影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基本被阻断,患肩皮温下降,为下一步手术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学哲团队成功完成复杂骨肿瘤保肢重建术
血管栓塞前,肿瘤组织周围蔓状血管丛分布,血管栓塞后,肿瘤组织的血运明显减少。

凭借丰富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经验,在麻醉手术部的大力配合下,韩学哲、边卫国教授主刀,按照术前精准规划及无瘤操作的原则,实现了肿瘤的广泛切除。

在成功保护上肢重要血管神经的基础上,实现巨大复杂结构肿瘤的完整切除。同时,将术前个体化定制的肿瘤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组装固定,缝合重建了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及肌肉,最大程度地保留和恢复了肩关节的功能,手术历时 2 小时 30 分,出血量 500 ml。

手术后,经过骨科周晓玲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和照料,目前患者右上臂疼痛基本消失,而且右肩关节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让煎熬患者两月的疼痛终于过去了。下一步,团队将再次联合肿瘤内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学哲团队成功完成复杂骨肿瘤保肢重建术
术后复查 X 线片

据韩学哲教授介绍,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随着恶性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骨转移瘤发病率越来越高。

术前精准评估、合理规范的治疗方式,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专业、规范的肿瘤专业团队极其重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