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28
原创

体检查出了这个结节,离癌还有多远?

前段时间公司组织体检,检查得那叫一个细致。

取体检报告那天,我和同事们按顺序排在打印报告的机器前,只见排在前面取了报告的阿强,垂头丧气地走了过来,问了才知道他的报告结果里指示肺部有个阴影,医生说是肺结节,让他再观察。

我们就围起来安慰他,我声音最大:不就是个肺结节吗?能有啥的,你啊就是胆子小,没事看开一点,想吃点啥吃点啥,想去哪玩就多走走吧……

阿强白了我一眼,伤心的走开了,我和同事继续唾沫横飞地谈论着肺结节:那不就是个肉疙瘩吗?有啥可怕的?blabla……

眉飞色舞间我取了自己报告,走进了诊室。

医生拿起我的肺部 CT 片子,眉头紧锁,仔细端详。过了会,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说:肺部有个阴影……考虑是个肺结节。

我一瞬间五雷轰顶,面如死灰,涕泗横流。刚才我对于肺结节的嗤之以鼻,对于它的意气风发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脑海里已经走马灯一样,预演了接下来的悲催人生——

医生痛心疾首地宣布肺癌晚期,然后切肺保命,化疗维持,头发掉光,生命一步步走向枯竭......

想到这,我偷偷抹了把眼泪,准备回家安排自己后事去了。

结果医生叫住了我:你们是不是对肺结节有什么误会?

肺结节是癌吗?

在弄明白肺结节是不是癌之前,最好先搞明白一个误区。

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并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影像观察的结果。主要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 ≤ 3 厘米 (cm) 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大于 3 cm 的就就不叫结节了,那叫肿块。

发现肺结节的方式普遍通过 CT,CT 的原理大概可以理解为把人体内部分割照亮。

玉石鉴定都见过吧,CT 下发现结节就像玉石鉴定中,打着手电找瑕疵差不多,你可以看清瑕疵的存在,但不分析研究光靠看,咋能知道瑕疵是什么矿物元素?

所以单靠影像还不能简单断定肺结节的性质。因为:

  • 局部发炎,看起来可能是个小团块;
  • 陈旧炎症,看起来可能是个小团块;
  • 自己的组织增生,看起来也可能是个小团块;
  • 长了肿瘤,甭管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看起来还是个小团块……

就像你被别人叫帅哥,只能说明你是男的一样,但并不能从中得知你渣不渣这样的信息。

体检报告上肺部有个结节,也只说明你肺部有个小团块罢了,在给医生诊断之前,代表不了什么。

怎么区分良性还是恶性?

有些人拿到体检报告时,还没去问医生,先看到「肺结节」几个字就崩了……

但其实肺结节也有良性、恶性之分。

良性结节怎么来的?

这就要说到肺和其他器官不一样的地方了,不像其他内脏在自己的体内岁月静好,肺天天和外界空气打交道,空气里有细菌、粉尘啊啥的,你喘气时把它们吸进肺里,免疫系统不能看着不管,就在肺里把细菌拦住了一顿揍,而这些和细菌战斗过的痕迹,就有可能被看作肺结节。

只不过像这样的痕迹,不受啥刺激很难很难再有什么巨大变化。

就像实性结节,CT 下完全是个高密度的白色影子,看起来就不像有什么坏心眼的样子,可一旦实性结节活跃起来,生长速度会非常快。

还有一种磨玻璃结节,CT 图像上结节密度比周围黑黑的肺密度高,但是呢,又没完全遮挡肺的图像。就像我们日常所见的磨玻璃一样,能隐隐约约看到玻璃后面的场景。

对于这两种结节一般来说,结节越大,危险性越高。

根据大小判断

无论上述哪一种结节,当直径<5 毫米(mm),且没有肿瘤病史、家族病史的,恶性的可能性较小,每 6-12 个月做 CT 复查一次就可以;

磨玻璃结节直径<8 mm 时,往往是惰性结节,一般需要 2-3 年才会缓慢长大;

直径>8 mm 的肺结节应每 1~2 个月复查一次。

如果随访发现病灶无变化,则常延长至 3 个月、6 个月、1 年进行复查;

当实性结节肺结节 2 年无变化时,则可大致认为是良性结节;

磨玻璃结节则需要持续观察随访。

有变化时,则根据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并决定下一步处理意见。

如果发现了直径>5 mm 的磨玻璃结节,半年随访复查如果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多半也可能是肺癌了。

因为本身磨玻璃结节就比较危险,如果是炎性症状引起的,半年内通过消炎治疗,磨玻璃结节会变小甚至消失,如果消炎半年还是对它造成不了一丝丝影响,那就说明它不是炎症,虽然个头没长,但可能磨玻璃结节里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

这种也叫混合结节,这种结节既有实性部分,又掺杂有磨玻璃部分,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透的这种结节其实最危险,恶性率通常在 60% 以上。

恶性结节就比较好认了,普遍他们长得比较嚣张:有毛刺,分界不清,供血丰富。

这种结节看起来就像个刺头,一点都不老实,模糊分界是因为想往正常肺组织里扩张捣乱又不想太高调,丰富的供血可以悄咪咪吸收周围组织营养让自己迅速生长。

如果只是冷不丁体检发现一个结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和癌症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小学生考虑「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这么远。

当然,就算看起来最老实的实性结节也有迅速发展成恶性的可能,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定期复查随访,有需要时也得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

发现了肺结节怎么办?

不是所有的健康故事都要很悲伤,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主动一点把握「故事的走向」。

肺结节也是,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就一切都好说!

很多人会想,既然结节有癌变风险,发现后立马切除就好。

其实不然,治疗结节,根据个人情况,判断结节是否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不能盲目选择「一刀切」。

一方面,切除结节也可能存在损伤正常组织的风险;

另一方面,某些肺结节存在「消失」的可能,所以医生常建议低危结节应以观察为主。

总结起来就是,发现正常点的结节,先别急着切,观察一阵再说(观察并不会耽误治疗)。

如何有效预防肺结节?

避免吸烟,吸烟是目前已知的肺癌最相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的年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患肺癌的几率就越大。

长期吸二手烟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所以远离吸烟人群、督促身边人戒烟也是必要的。

脱离高危工作环境、职业暴露等,也能有效防止肺结节的发生。

因为像是吸烟、粉尘环境工作会对肺造成一遍遍的损伤,肺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修复的次数多了,难免会有出岔的时候。

情况好的炎性症状以肺结节表现,在消炎治疗后,肺结节会缩小或消失。

不走运的情况下,结节就远没有炎症那么简单了。

所以预防肺结节,可以从根源上规避一些已知的风险。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每年定期体检也可以有效预防肺结节。

进一步发展后该怎么治疗?

前面也提到了,如果医生判断结节没有看到恶性表现,还是以随访为主。

毕竟还不确定为高危结节的时候就动手术,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明确是肺癌或高度怀疑是恶性的高危结节,就要手术治疗了。

手术的话是不是把结节挖出来就好了?

如果把肺结节看作是茫茫黑土上突然冒出来的一颗草,简单粗暴的把草拔掉,但其实还有些根遗留在周边组织里,这些留下来的根到后面就都是事儿。

所以医生会选择一次手术尽量切干净,普遍「挖走」肺部结节的手术方式有三种。

常用的手术方式

楔形切除

常用于肺边缘孤立性病灶的切除或活检,这种手术方法切除范围小,就是容易切不干净,而且对结节位置也有局限,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速度快。

肺叶切除

对于较早发现的恶性肺结节,采用肺叶切除多少有些得不偿失,虽然可以清除的较为干净,但肺功能的损失也不少,过多的正常组织为一个小小的结节买单显然不太合适,还有更好的选择。

肺段切除

因为肺早癌的直径相对较小,所以没必要赔上太多正常组织,肺段切除即可以使更多肺组织得以保留,对患者术后影像小,而且和肺叶切除相比较,患者术后生存期也没什么不同。

而且现在的肺段切除都采用微创手术,可以直接单孔操作完成,术后恢复也很快,一般术后 3 天就可以出院了。

当然,选择哪种手术方法,还需要专业的胸外科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结节大小、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也许是我进诊室的时候门没关,同事听到了一些我和医生前面的对话内容,我出来时他们围在门口等着我。

我看到人群之中,阿强回来了,他安慰的最大声:

不就是个肺结节吗?能有啥的……

想吃点啥吃点啥,想去哪玩就多走走吧……

体检查出了这个结节,离癌还有多远?

科普指导丨北大深医胸外科主任医师 刘继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