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0-14
原创

北京茗视光眼科技术顾问、首席专家朱思泉教授重阳话重瞳兼及白内障

重瞳记载的对象本身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为后世对先秦人物形象进行「细部雕琢」提供了绝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后世统治阶级出于某种政治需要,不惜穿凿附会,强攀比附,让重瞳现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导言

重瞳记载的对象本身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为后世对先秦人物形象进行「细部雕琢」提供了绝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后世统治阶级出于某种政治需要,不惜穿凿附会,强攀比附,让重瞳现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重瞳,又称重瞳子,双瞳,按字面意思可将其解释为「一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史学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医学典籍无载,踪迹全无,杳不可寻。可到了相术学一门,却又大放异彩,极为珍视。  

目前有这几个主流观点:一、认为是帝王圣贤异相;二、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是返祖现象(向低等昆虫的复眼回归的趋势);三、白内障;四、外伤造成;五、寄生虫侵蚀。

历史记载中的重瞳

关于重瞳子的正确解释,有学者根据夏渌先生「重」和「童」原是一字的观点以及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所列注文误入正文的现象,最终得出重瞳子即童子的结论。却因缺乏关键的有力证据,而为很多学者撰文予以驳斥。

尽管在先秦的典籍中已有跟重瞳近似记载的踪迹,如「舜两眸子」《尸子》、「舜叁牟子」《荀子》等,但是,明确首次使用重瞳一词的出处,是太史公的《史记》。他在其著中写道:「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由上可见,太史公保持了其一贯的信史之笔,对重瞳之说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他直言舜是重瞳乃是从周生哪儿听来的,至于这个周生是谁无从知晓。而且,一个「闻」字,根本无法判断出:他亲耳听到还是从别人处所得到的二手信源,甚或是他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在某部典籍中看到的,亦未可知。

再有,项羽也是重瞳子的消息也是他听来的。两则消息肯定有时间间隔,不是一处获得的。得知舜是重瞳这件事,还有个名为周生的「包打听」,到项羽这儿连个提供消息的人都「史失其名」了。这更加证实了太史公对重瞳现象的存疑态度。

既然不是确凿的史实,那为何太史公还要忠实地记录「道听」来的「途说」呢?笔者认为,太史公是想通过中国古代相术围绕像项羽这样非凡人物体貌的与众不同,所给出「非富即贵」的吉言,以此来反衬其垓下之围落得个众叛亲离,乌江自刎的下场,增加这位英雄的悲剧色彩。

除了舜跟项羽是重瞳外,有记载的还有仓颉、晋文公重耳、新开国皇帝王莽、后凉太祖吕光、南朝梁侍中沈约、齐文宣帝高洋、天台宗创立者释智顗、隋柱国鱼俱罗、后梁康王朱友孜、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旻)、南唐后主李煜、卓岩明、元末义军领袖明玉珍、顾炎武等人,也是重瞳「持有者」。

以上人物大致可分为四类:一、圣贤,二、帝王;三、文臣武将;四、地方割据势力领袖。其中,沈约、李煜是单眼双瞳,重耳、项羽除了重瞳还有骈胁(板肋)的情况,卓岩明既有重瞳又有垂手过膝的体貌特征。从各自的最终结局来看,典籍上所宣扬的重瞳异相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吉兆好运,反而是有的败亡,有的被杀,有的郁郁而终,很少有得享天年的。这充分证明了在相书上「重瞳为贵」的观点实乃无稽之谈。

以上部分人物的画像辗转流传下来,如项羽、王莽、李煜、明玉珍、顾炎武等人,可是没有一个被画成重瞳形象的。

随着秦汉时期谶纬思潮的盛行,关于重瞳的记载于汉代开始增多。到了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上升为主流,又逐渐绝迹了。

不难看出,重瞳记载的对象本身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为后世对先秦人物形象进行「细部雕琢」提供了绝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后世统治阶级出于某种政治需要,不惜穿凿附会,强攀比附,让重瞳现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以上或许能够成为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了「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假说的印证。难怪他会说:「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而且「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以致认定「战国至西汉就是一个充分创造伪史的时代」。

贵相说与法相说对重瞳的影响

贵相说自古有之。东汉无神论者王充在《论衡·骨相》道:「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

照此看来,舜的重瞳不过是众多怪异相貌中的一种而已。不过,令笔者疑惑的是:放着如此多的人体部位,为何非要逮着眼睛大肆做文章呢?会否是原始社会某个部落的眼睛崇拜遗留,就不得而知了。

汉武帝曾有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而人们往往抱持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相的认知习惯和思维定势,使得贵相说与法相说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惊人的吻合。

法相,指法之相状,包含「体相」和「义相」。中国自魏晋以来,非凡人物的身体描述受到佛教法相说的影响,而法相说又继承了印度古代的身体观,其源头当在印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部史诗里。

据《瑞应经》记载,阿私陀曾为刚出生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看过相。说明当时的相人术已很普遍。

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三十二大人相,《优婆塞戒经》列举了三十二大人相。其中,眼色如金睛相(29):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也;眼睫如牛王相(30):谓眼睫殊胜如牛马也。除了三十二大人相外,还有八十种随行好。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载,其中,眼净清白分明(36);眼相修广(37);眼睫齐整稠密(38)。

上面的眼色如金睛相,令人不禁联想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牛魔王的坐骑——避水金睛兽。有区别的是,前者是被后天养成的,后者是天生造就的。在《东周列国志》里有个叫杜回的秦国力士,书中描述为「眼突金睛」,从字面能够理解是眼球爆出,而且金光闪闪的。眼球爆出的情况是有的。美国就有一个金·古德曼的女子,在一次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后,后经过官方测量,她的眼球突出长度达到了 12 毫米,保持着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翻遍典籍也没有查到自古至今有谁的眼睛可以闪现金光的。笔者认为,金睛,更多的是一种比喻义,形容目光如炬,明亮有神。

发现于敦煌写本相书中的一副男子正面头部形象,均为长圆面容,额头饱满,下颌丰阔,修眉长目,口鼻端正。表明敦煌作为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交汇点,最终影响到了整个中土文化。

重瞳是白内障吗?

让我们回到前文关于重瞳的几个主流观点。帝王圣贤异相已经证实为无稽之谈,鉴于多毛症、有尾、副乳等人类返祖现象只是极少数的个例,拿它去比附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瞳者,似乎不太可能。外伤和寄生虫侵蚀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一个人两个人也许有这个可能,那不可能碰巧全都是吧?最后剩下白内障的观点。现在让我们来看下重瞳与白内障是否有关联?

现代医学认为重瞳俗称对子眼,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 O 形变成∞形,却并不影响光束进来,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 

白内障是指眼球内的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早期混浊轻微或范围较小时不影响视力,而后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失明。多见于 40 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分为普通白内障手术和高端白内障手术。其中,高端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高端人工晶体)又称为「无刀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更先进的技术,革命性地替代了传统「有刀手术」。它利用飞秒激光代替手工切口,按预设方案完成切口、撕囊、劈核三个步骤,再用超声乳化仪取出晶体,整个过程都有电脑成像技术引导,显著提升了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精准性和术后视力恢复效果。

写在最后

现在总结来看,目前没有直接、充分的证据表明重瞳跟白内障有关。不管重瞳也好,白内障也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现代人类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过去(从何处来?)和未来(向何处去?)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北京茗视光眼科技术顾问、首席专家朱思泉教授重阳话重瞳兼及白内障

朱思泉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原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现为北京茗视光眼科技术顾问、首席专家,作为白内障手术、高度近视晶体植入手术专家,国内较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专家之一,国内白内障和近视晶体植入手术总量和每年手术量较多的晶体植入专家之一,目前完成白内障手术 30 余万例。

擅长白内障飞秒辅助超声乳化置换手术,高度近视 ICL/PRL 晶体植入术,老花眼飞秒辅助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等,精于飞秒激光辅助、个性化引导、高端晶体等屈光性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研究,对带有全身重病、疑难性的白内障有极深的造诣。

其中,他在北京茗视光眼科运用蔡司飞秒激光辅助三焦点人工晶体置换手术,制作精确微创的切口,进行晶状体撕囊和劈核,切口更小,手术更安全。运用 VERION 眼科生物测量及手术计划系统导航,通过微小的切口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内,替换已经混浊的晶体,直到手术完成。

先后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一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一项,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项,广东省科委、卫生厅、市科委等各级基金三项,北京同仁医院基金一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 SCI 收录六十余篇,申请专利十余项,主编《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集锦》,《白内障朱思泉 2017 观点》3 部。2016 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2017 年入选四川「妙手仁心. 金口碑好医生」十强。《解放军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眼科》、《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实用耳鼻喉科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等 7 个杂志编委。BMC Ophthalmology、Human Genetics、Molecular Medicine 等杂志审稿人。

早在 1996 年,于美国著名超声乳化专家 DIKSCHEUNG 和我国首位眼科学院士李绍珍教授的指导下,朱思泉教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系列研究,独创了双板层透明角膜切口,定向对冲挤压碎核法,拉网式皮质吸除,辅助钩后囊抛光等技术,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大大减少。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