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9-17
原创

把「眼睛」放进血管里,这操作太可了

近日,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赵友民、郭国勋冠脉介入团队顺利完成院内首例 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精准支架植入手术。

近日,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赵友民、郭国勋冠脉介入团队顺利完成院内首例 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精准支架植入手术。

今年 39 岁的陆先生(化名)1 年前曾因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做了支架植入治疗。

近期,陆先生又出现了餐后胸闷的症状,虽然持续约数分钟后可以逐渐缓解,但为了健康着想,他来到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诊疗。

陆先生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冠前降支近段狭窄程度在 70%-80% 之间。

从造影结果来看陆先生的情况属于临界病变到底需不需要植入支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管内超声或者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为了进一步明确血管病变的真实程度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赵友民、副主任医师郭国勋冠脉介入团队对他采用了新技术即 OCT 检查。

把「眼睛」放进血管里,这操作太可了

经过 OCT 评测,陆先生的前降支近端最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约 2.78 mm²,斑块性质以纤维脂质成分为主。

最关键的是通过冠脉造影中看似通畅的原支架被,OCT 的「火眼金睛」发现中远端部分已经存在贴壁不良通过 OCT 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估,陆先生确实需要再次植入支架。

经充分预扩张处理后,专家团队在 OCT 指引下精准植入 3.0×20 mm 药物洗脱支架,与原支架串联。

随后 4.0 mm 球囊后扩张后 OCT 评价:

1 年前的原支架贴壁情况较前明显好转,但新植入支架的近端有 1 mm 连续不贴壁,再次用 4.5 mm 高压球囊扩张后支架完全贴壁。

术后病变处管腔面积达 16.07 mm², 未见支架远近端夹层,贴壁良好,支架膨胀率大于 90%,达到理想效果。

把「眼睛」放进血管里,这操作太可了
治疗前的血管病变部位
把「眼睛」放进血管里,这操作太可了
治疗后的血管病变部位

术后陆先生胸闷等症状明显好转,并已康复出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赵友民介绍:「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是分辨率最高的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并且成像速度快,可以探查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又被称为『光学活检』,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

OCT 的应用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它也被形象的称为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OCT 技术的应用对于冠心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将为更多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OCT 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的置入比例,尤其是中青年患者。

IVUS(血管内超声)和 OCT 是冠脉腔内影像学的两大利器,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自 2015 年开展 IVUS 指导下的介入治疗以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进入 OCT 时代。

OCT 有极高的分辨率,作为腔内影像学技术诊断冠脉病变的「金标准」,可主要从认识罪犯病变、识别易损斑块及高危患者、评价和优化支架植入结果、分析支架失败形成血栓及再狭窄的原因角度指导辅助临床。

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表明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