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挂盐水打点滴成了不少人看病时的第一选择
医生,我最近感冒了,我不想吃药,输液好得快,给我输液吧!
医生,我最近老是没力气,感觉好虚,你给我输点氨基酸吧!
输液效果好,疾病好得快?
输液可以补充营养?
输液 = 万能?
其实并不然
输液可是有大讲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们所认识的输液简单来说是指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和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方式。
那输液到底有什么优点能让人们如此推崇?
1、通过静脉注射,人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液体;
2、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
但……
有优点那必然也会有弊端
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会严重干扰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懈怠。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人体的耐药性。
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可能造成人体发热、红疹、肿胀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对于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功能恶化。
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长期过度输液,会大大增加肝肾负担,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还可能引起静脉炎。
所以生病之后不能盲目输液,是否需输液还需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
如果经过医生的判断
确实需要输液
也不能一味排斥
现在医院使用莫菲氏管输液,莫菲氏管通过潴留一定量的液体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气进入管路, 从而大大地避免了空气进入血液的发生率。
一般认为,≤ 0.02 ml/kg 的空气进入体内,都不会有任何感觉。超过 2 ml/kg 的空气进入体内,就有猝死风险。
以一个成年女性 50 kg 来计算,至少也需要 100 ml 的空气,且必须在 1 分钟之内打完才会致命。当少量的空气进入后都会被肺吸收,所以大家不必惊慌。
「输液」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情况,家属或病人回去调节输液的滴速,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通常护士都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药物的性质以及医嘱来确定输液的滴速。因此千万不能随便加快或减慢滴速,以防意外发生。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 40-60 滴;儿童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 20-40 滴;老年人的输液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 40 滴。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输液的速度应减慢,一般为每分钟 30-40 滴。
输液速度如果过快,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要擅自调速。
输液时少量回血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人的血压有波动,再加上一些动作造成的位置变化,会产生一个压强差,因此会造成一部分回血。然而回血高度很有限,虽然在透明的塑胶管中一段通红看起来比较吓人,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血量并不影响健康。
经常有人饿着肚子进行输液,这样风险是很大的。输液时空腹,药物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液分泌过多。这时没有食物中和,便会引起反酸、恶心、呕吐,进而使脑部暂时性供血不足而致头晕、眼花。还有的患者应激反应较明显,在空腹输液情况下会加重进针的疼痛,出现心慌、出汗一系列晕针现象。另外,空腹还会诱发或加重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除了急性胃肠炎、腹膜炎及某些要做手术疾病外,在必要的检查后,遵照医嘱适当进食再进行输液是十分必要的。
头孢类药物与酒精反应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急诊室里经常遇到的一种急症,表现为面部潮红、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胸闷、心悸、视觉模糊等反应,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休克等严重症状。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注射、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后请勿喝酒。
输液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等,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
有些药物有迟发性的过敏反应,如果不方便去大医院,可就近到社区医疗机构输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拔针后请多按压一会。将棉签放在与血管走向一致的位置上竖着按压 3-5 分钟,可防止血管穿刺点在深部组织隐性出血,以免形成血肿和局部皮肤青紫,且血管壁穿刺损伤后会引起出血,所以需要多压一下。但注意不要揉或按压用力过猛,否则有可能会导致针眼部位的皮肤发青。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