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先生,42 岁,双手及小腿间断性抽搐数年,腹部肌肉抖动数天。L 先生表示浑身不适,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担心自己罹患肿瘤性疾病,主动联系我中心要求 PET/CT 检查。
我中心医师通过问诊了解到:L 先生确诊高血压 3 年,在多种药物控制下血压仍高达 150/100 mmHg;L 先生还频繁发作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数次动态心电图检查阴性,又做过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约 20-30% 狭窄,临床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L 先生表示近期频繁发作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加之手脚抽搐,现在肚子上的肌肉还抖动,很痛苦,会不会是什么奇怪的肿瘤导致的呢?
PET/CT 显像:
PET/CT 示:右侧肾上腺软组织肿块,密度尚均,边界清楚,代谢异常增高。
我中心医生结合 PET/CT 影像学表现和 L 先生的临床表现,想到了一个疾病。为给 L 先生明确诊断,并尽量减少其辐射剂量,建议 L 先生再行磁共振检查,重点观察肾上腺肿块的信号特点和强化情况。然后在 PET/CT 基础上,运用本中心西门子设备 Syngo.via 软件特征性配准 MR 多参数显像,获取到清晰且精确的融合影像,一次体现 PET、CT、MR 三种显像方法的优势。
PET/CT-MR 多模态:
PET/CT-MR 多模态显像示:MRI 上右侧肾上腺区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最大截面大小约 3.5 cm×2.8 cm×4.1 cm,边界清楚,T1WI 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 以高信号为主,其内信号不均,可见点片状及小片状 T2WI 低信号,DWI 以高信号为主,ADC 以稍低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延迟期不均匀中度强化;CT 上右侧肾上腺见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尚均,CT 值约 42 Hu,边界清楚;PET 上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max 6.94。
影像诊断:右侧肾上腺软组织肿块,MR 增强不均匀中度强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为嗜铬细胞瘤。
很快,L 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令 L 先生高兴的是,术后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不用再吃多种降压药了,心律失常和手脚抽搐再也没发生过。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PCC)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女性稍多于男性。由交感神经母细胞分化而来, 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发生于肾上腺多为单侧, 且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双侧发生仅 10%, 10% 无功能, 10% 为恶性, 因此国外称之为「10% 肿瘤」。在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如主动脉旁交感神经节、颈动脉体及后腹膜等,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PCC 和 PGL 合称为 PPGL(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典型的症状是头痛、心悸、多汗以及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焦虑或恐慌,发热、恶心、呕吐,其中儿童常见恶心和呕吐。另一个罕见的症状是糖尿病,尤其是在无糖尿病独立风险因素的年轻患者中间糖尿病更为突出。PPGL 患者可能遭受高血压危象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心脏病、卒中甚至死亡。
PPGL 的诊断包括 3 个方面,即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基因诊断。
在定性诊断方面,诊断 PPGL 应首选血浆游离或尿液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
定性诊断后应及时进行 PPGL 肿瘤的定位检查,以决定治疗方式。CT 仍是 PPGL 肿瘤定位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CT 价格适中、检查迅速,对于肺部、腹部和盆腔,CT 的空间分辨率高于磁共振成像,但对颅脑和颈部 PGL 的灵敏度不如 MRI。另外,有些情况下,CT 检查不合适或有禁忌。在探查颅底和颈部 PGL、已有肿瘤转移的患者、对 CT 显影剂过敏、儿童、孕妇、已知种系突变和最近过度辐射的人群中才选择 MRI。因为大部分 PPGL 定位于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应首先关注肾上腺,如肾上腺结果阴性,下一步应进行腹腔、盆腔、胸和颈部等部位的检查。
良性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影像的典型特征为:肿瘤体积一般比较大,边缘呈现规整、光滑的圆形或者是卵圆形肿块;病灶区出现坏死、囊变、钙化以及出血的情况,此时 CT 和 MRI 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密度和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后,病灶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化,门脉期逐渐均匀,和没有强化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嗜铬细胞瘤动脉期强化比较明显,以中度、轻度强化较为常见。一情况下,病灶 ≥ 2 cm 时,肿瘤形态呈现不规则状,病灶直径 ≥ 5 cm 或伴有钙化时出现恶性肿瘤的概率比较大。
分子影像学检查检测 PPGL 中也是十分重要。2020 版 PPGL 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增加了一些新的影像学方法,并简述了各种检查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比较常用的有 131I 间碘苄胍 (metaiodobenzylguanidine,MIBG)显像、18F-FDOPA、68 Ga-Dotatate 和 18F-FDG PET/CT。
131I-MIBG 显像反映的是嗜铬细胞的数量的多少,并不受肿瘤有无分泌功能限制,可直接判断是否有嗜铬细胞存在,具有特异性强和无创伤性等优点,其特异性可达 95%-100%,灵敏度为 78%-90%,因此对嗜铬细胞瘤定性定位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①鉴定复发或肾上腺外肿瘤②诊断无功能嗜铬细胞瘤③了解病变摄取功能,为 131I-MIBG 治疗作准备④评价恶性嗜铬细胞瘤⑤了解嗜铬细胞瘤术后有无残留组织等情况。
正电子药物中,18F-FDG 虽然对不同肿瘤及感染病灶的鉴别缺乏特异性,但目前仍是最普及最易获得的正电子药物。18F-FDG PET/CT 用于单个和转移的 PPGL 定位诊断。新陈代谢活跃的转移性 PPGL 摄取 18F-FDG 明显高于非转移的良性病变。研究表明,在转移性 PPGL 患者中,18F-FDG PET/CT 的灵敏度高于 MIBG。
总之,PPGL 分子影像学近年来进展迅速,CT 仍是现阶段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除此之外,应根据定性诊断、CT 检查结果以及基因突变类型,大致判断肿瘤的部位、性质、是否转移,同时结合拟采取的治疗,个体化地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本例年轻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压升高 3 年, 药物控制差,且出现心动过速,临床忽视 PPGL 可能性而未先行实验室检查做定性诊断,患者在肿瘤筛查中发现肾上腺肿块。本中心通过 PET/CT-MR 多模态融合技术,精准诊断嗜铬细胞瘤并分期,帮助患者及时治疗、解除症状。
PET/CT-MR 多模态融合显像,是在常规 PET/CT 显像的基础上,对局部病灶选择针对性的多模态融合显像,定制 MR 采集参数,做到对疾病检查更有针对性,使检查有的放矢。PET/CT-MR 多模态融合显像同时具有 PET、CT 和 MR 的检查功能,生成集分辨组织、代谢、血流及位置等多参数图像,更准确反映肿瘤的情况,满足对软组织分辨率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对肿瘤分期的全身评估,较 PET/CT 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提供患者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是诊断各种恶性肿瘤和脑部疾病的优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柳永, 刘修恒. 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断进展. 职业与健康.2016,32(23):3305-3312.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2020 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9):737-750.
3. 蕾茹, 严楠, 杨军霞等. 嗜铬细胞瘤误诊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2013,26(6):9-12.
4. 朱旋, 李志勇, 郭胜杰等.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205 例临床分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26(5):405-409.
5. 程晓华, 周金柱, 俞赵军. 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表现. 健康研究.2016,,36(3):309-311.
6. 张慧玮, 华逢春, 管一晖等.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FDG PET/CT 显像 1 例.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3):235-237.
7. 汪迎春, 李南方.131I-MIBG 和 PET 在嗜铬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5):315-3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