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不少感染了新冠的患者,又并发出现了肺栓塞。其中以 ICU 病区合并肺栓塞的发病率最高。
最近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就收治了一位肺栓塞患者,同样也是感染新冠不久。
新冠感染入院后 一项数值异常升高
35 岁的小斌(化名)受凉后感染新冠,出现了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的症状,自行吃药 3 天后仍不见好转,于是来到南科大医院急诊就诊。
急诊医生安排他进行胸部 X 光检查,结果显示双肺透亮度减低,双肺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右下肺较实。
医生诊断为肺炎,将小斌收治入院。
入院后,小斌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和激素治疗,但在血液检查中却发现他的 D-二聚体数值呈上升趋势,高达 3500ng/mL(正常值:500ng/mL)。
医生判断,小斌有可能出现了肺栓塞,于是马上做了 CT 血管成像检查。
果然,检查提示肺栓塞,栓子位于左下动脉和右上叶肺动脉的分支。
医生马上给予小斌抗凝治疗,治疗后小斌胸痛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此类人群「阳」后需警惕「肺梗」「心梗」
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高龄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感染新冠,在对症治疗感染的同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胸部不适、晕厥、低血压、低氧血症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新冠感染最多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对这些症状,由于大众的知识普及度高,会及时用药或就诊处理。
胸闷气急在医学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每个人对该症状关注的程度不同,可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或觉得这没什么事,坚持一下就好了。
「阳后」,血栓风险随之增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后并发肺栓塞的发病率为 6.4%~7.5%,且 80% 左右为外周肺动脉栓塞,部分为肺动脉主干栓塞。
临床上,当 D-二聚体>1000 μg/L 时,需警惕新冠肺炎并肺栓塞,此时应注意行 CT 血管成像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肺栓塞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肥胖、吸烟、手术、创伤或骨折、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口服避孕药、妊娠期、长期航空或乘车旅行等。
其中,年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栓塞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如何判断自己有可能患了肺栓塞?
临床上,大多数肺栓塞患者就诊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往往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减轻;约半数患者以胸痛为主要表现。
因此,当突发无明显诱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咯血、咳嗽、单侧下肢肿胀或双下肢不对称性肿胀、疼痛、休克等症状时,应尽快至医院专科就诊(上述症状可出现一个或联合出现),并配合医护人员做相关检查,排除是否有肺动脉栓塞或心梗等急危重症。
而要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平时生活中应注意:
1 |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控制血脂、多饮水等。 |
2 | 避免长期卧床,卧床期间勤翻身,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 |
3 | 术后患者在保证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尽早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
4 | 进行深呼吸及咳嗽动作,胸腔压力变化可促进血液循环。 |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