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全国各地早已开启「非蒸即烤」模式,太阳太热情了,领着娃出门不多久,就被晒得
当家长的可真难,既要鼓励户外活动,又要操心娃们皮肤晒黑、晒伤……
咱今天再请皮肤科医生来说说儿童防晒这件事,听听专业的意见。
😉 特别提示:
本文没有广告,没有商品推荐,
请各位家长对照要点,自行选择哦
太阳光,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其中对人体皮肤伤害比较大的是能抵达地球表面的长波紫外线 UVA 和中波紫外线 UVB。
紫外线的波长越长,能够达到的皮肤层次就越深。
UVA:主要影响皮肤的真皮层,导致皮肤变黑、老化;
UVB:主要影响较浅的表皮层,导致晒后局部变红、受伤、肿胀。
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中,会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皮肤屏障受损,局部发红、发烫、刺痛、红肿、水疱)和潜在风险(光敏感性皮肤疾病、雀斑等色素沉着疾病、黑色素瘤患病率增加)。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皮肤更加脆弱,加之儿童户外活动及接触光照的时间较长,遭遇光损伤的概率也更高。
儿童防晒遵守抗光损的 ABC 原则,即 AVOID(避免剧烈阳光直晒,尤其是夏季 10:00-16:00 时间段,紫外线强度较大)+ BLOCK(指的是硬防晒措施,比如打伞、戴遮阳帽、墨镜)+ CREAM(使用防晒霜)。
具体需结合年龄及户外活动情况:
6 个月以下的孩子:以物理防晒方式为主,比如遮盖、在紫外线弱的时间出门等。
6 个月到两岁:物理防晒方式为主,结合涂抹物理防晒霜。
两岁以上:户外活动增多,物理性防晒为主,也可以选择物化结合的防晒霜。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防晒不只是防暴晒,阴天紫外线的强度最高可以达到晴天的 70% 左右,所以有自然光就需要防晒!
此外,可以通过查看紫外线指数(0-15),强度达到 3 及以上,就应该给孩子做好防晒。
儿童防晒霜的选择主要看安全性、防晒力、易涂抹。
安全性要选择配方温和、成分安全、不刺激的儿童专用防晒产品(认准国家儿童化妆品小金盾标志),尽量选用非纳米级别的成分,避免吸收风险。
认准这个标志!
最好是用氧化锌、二氧化钛为核心的物理防晒剂,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线,避开不必要的香精、色素及高风险的防腐剂,避免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防晒力与防晒霜的 SPF 和 PA 值相关。
其中,SPF 代表对 UVB 的防护效果,即防晒伤能力。一般说来,在日常生活中,SPF 值为 30 就足够了;而 PA 值代表防 UVA 的能力,通常指防晒黑的能力(PA+基本防紫外线能力、PA++中等防护,PA+++、PA++++高度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 SPF 值和 PA 值越高越好。更高的防晒指数也意味着更重的皮肤负担。
一般出门前 20 分钟涂上防晒霜即可,面部及身体均匀涂抹,一般面部建议一元硬币大小。
补涂防晒很有必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晒成分会因为汗水、油脂的分泌或者摩擦等原因,逐渐脱落或者被分解,失去防晒效果。及时补涂,可以有效地延续防晒霜的保护效力。
不建议儿童使用防晒喷雾!
咔咔一顿喷,看似简单方便,但却存在气溶胶吸入的危险,且喷雾不能在皮肤表面均匀成膜,实际上可能达不到良好的防晒效果。
还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防晒喷雾属于易燃易爆品,危险!危险!危险!
儿童防晒霜通常用清水或温和的沐浴露就可以清洗干净,如果使用了防水性特别强的防晒霜,才会需要用到儿童专用的洗面奶或卸妆产品来清洗。
因此,不用执着于「防水抗汗」的儿童防晒霜,建议选择「易清洗配方」的产品,以减少过度的搓揉和清洁给皮肤带来的伤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